咬电池嘴被炸烂,玩榨汁机手指骨折?孩子一定要远离这些危险

2020年07月13日20:42  来源:健康时报客户端

幼童拿电池学大人嗑瓜子,结果嘴巴被炸出大窟窿!这是发生在河南的悲剧。1月30日,1岁7个月的萱萱好奇地用牙齿嗑一枚旧电池,没想到电池居然爆炸了,萱萱的嘴巴里被炸出了一个血窟窿。

据武汉市儿童医院周启星主任医师说,因电池爆炸导致的意外伤害病例不多见,幼儿没有辨识能力,正处于对什么东西都好奇的年龄,总是对大人的行为有样学样,家长应该特别警惕。

像电池这样的还有很多危险物品,人人家里都有,千万别让孩子碰到!

食品干燥剂——爆炸致伤

一名5岁男孩,因好奇将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倒入保温杯,结果炸伤一只眼睛。这样的事情不只一次。2014年,武汉一名三岁男童吃饼干时不慎将食品干燥剂撕开,粉末进入眼中导致左眼角膜灼伤。天了个噜!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的东西,居然如此危险。看似不起眼的干燥剂,威力怎么那么大?

食品干燥剂在袋装食品中使用非常广泛,可以防止食品受潮、发霉。目前主要有两种干燥剂,一种生石灰,呈颗粒或粉末状;另一种是硅胶干燥剂,一般是由天然矿物经过提纯加工成粒状或珠状。硅胶干燥剂性状比较稳定、吸水能力好,是目前欧盟唯一认可的干燥剂种类。而生石灰干燥剂价格便宜,目前在我国袋装食品中用得比较多。

生石灰具有腐蚀性,如果被孩子误食,可能会灼伤食道,如果进入到眼睛,就可能眼灼伤眼角膜。而如果遇到水,则会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热量,如果放置在密封的瓶子里,就有可能迅速膨胀发生炸裂。

因此,对家长来说,要让孩子远离有安全隐患的干燥剂,尽量买带有硅胶干燥剂的食品。如果不能保证,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开食品袋后立马将干燥剂扔掉,杜绝一切健康隐患。

牙签——右眼失明

据新华网重庆频道,晚饭后,奶奶给2岁的孙子洗澡,由于刚吃完饭,奶奶嘴里叼着牙签,洗完后抱着孙子擦拭、穿衣服,过程中孙子要奶奶抱,往前一扑,牙签刚好戳眼睛里了。

据统计,每年每100个孩子中,就有约47个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其中最让人惊悚的是,筷子、勺子、牙签、针等异物插喉、插眼睛、插耳朵、扎入头颅等病例也很多。专家提醒,宝宝好动爱玩,筷子、叉子、牙签等吃饭用的餐具比较尖利,家长切勿让宝宝将其当成玩具。若要让宝宝自己吃饭,可以给宝宝用羹匙等较圆钝的餐具。

纽扣电池、玻璃珠——差点休克

据贵阳晚报报道,2014年8月,贵阳3岁男童涂涂误将一颗直径约2公分的玻璃弹珠吞下,卡住气管导致休克。类似事件还有小孩吞纽扣电池的。

重庆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总住院医师陈静表示,儿童医院每天都会收到食道异物、呼吸道异物、消化道异物的小孩,大多吞下的是硬币、花生、玻璃球、小玩具的脑袋等异物,其中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小孩。

建议家长家里的大米、豆类、药品、硬币、首饰等小、硬物件,也要尽量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此外,爸爸妈妈还要随时注意检查宝宝的玩具零件是否有松懈,以防宝宝误吞。

洗洁精、药品——差点中毒

2015年7月,昆山市4岁的小女孩误服了专门清洗衣物上油漆的清洁剂导致肺部出血,肾脏也受到了损失。

2014年11月,佛山市3岁的小天(化名)孩子出外回来时口渴,就顺手拿起冰箱里的可乐瓶喝了几口,这一喝就开始昏昏欲睡,没有醒来的样子。经了解,小天当时是误喝了爸爸用民间药方配制的镇痛护胃药。

专家提醒,洗护用品、洗涤剂和清洁剂等卫生间里颜色鲜艳、气味友好,但却极度危险的瓶瓶罐罐,尽量不要放在不上锁的低矮地柜里,可以给地柜上把锁,或是把瓶瓶罐罐转移到宝宝够不到的高处。

榨汁机——三个手指骨折

家里的榨汁机外形时尚,操作方便。各种水果被放入机器内,瞬间就能产生五颜六色的果汁,对于孩子来说,会引起他们强大的好奇心。

日前徐州的一名3岁女童,对妈妈制作果汁过程非常好奇。趁家人不注意想要模仿妈妈行为,将水果放入榨汁机,可是她忘了妈妈都是用专用的塑料棒按压水果的,她直接用左手将水果往机器里推。孩子的左手立刻被绞进了机器。经过紧急急救,孩子的手指、手面多处被割伤,三个手指骨折。

医院已经收治多起类似病例。榨汁机功率大、刀口锋利,成人使用尚且要小心,要是被孩子触碰就更加有隐患。

专家提醒:怎样教孩子识别危险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桑标表示,通过让孩子适度体验“危险”的方法来教导其辨别危险。两岁多时,桑教授的儿子对热水瓶发生了兴趣,但桑教授并未阻止和斥责,反而指着热水瓶口告诉孩子,“烫,会疼,危险”。

然后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拉着儿子的小手,在热气的地方停留感受了一下。孩子立刻出现了不一样的表情,由起初的好奇,转为主动缩回了小手。

给孩子一个满足好奇心的机会,在成人控制的范围内适度体验危险,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孩子应对危险的能力。

综合自健康时报、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