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品自题成一书——《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品读记

2020年01月31日12:2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立强

王立强/文

因为济宁,上海书法家金小萍与汉画结下不解之缘。

又因为汉画,金小萍出版了《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一书。

去年岁尾时节,金小萍赴泉城观书法国展,过境济宁,赠我这本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捧起精致古朴的线装书,粲然在目,我顿觉古雅不群,古韵无限。

金小萍先生近照

5年前,金小萍第一次来济宁访碑,曾到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参观。他自言,当时深为高成丰馆长丰富的汉画像石收藏所震撼,也为高馆长慷慨的馈赠所感动。俩人一见如故,相言甚悦。高馆长见其真心喜欢,便赠予金小萍数张拓片,并请金小萍为博物馆作拓片题跋。就是这次初见,让金小萍深深地迷上了汉画像石。此后,便是沪鲁之间,津津有味的微信交流。也是为了心向往之的汉画,金小萍的生活里,多出了年复一年,乃至一年数次的济宁之行。

《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收录了金小萍近5年的拓片题跋,共有103件,分为社会生活、祥禽瑞兽、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楼阙瓦当四卷。这批作品主要是汉画像石的拓片题跋,从卷首的一方白文大印“宝汉山房”,便可知金小萍对汉画像石的珍爱与珍惜度喽!金小萍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书法家,据我所知,自从在济宁接触到汉画像石,他便频繁往来于沪鲁之间,经他之手题识的汉画像石拓片已不下二百余张。在我读来,《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不仅仅是金小萍拓片题跋的作品集,也是他的人生历程和心灵感悟的印记。拓片题跋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会提毛笔的人都可为之,金小萍为什么可以做到?海上名家瞿志豪先生曾有一说,瞿先生认为主要得益于金小萍的两个优点:一他是爱读书的人,腹怀经纶,熟悉历史,尤重汉史;二他是书法家,几十年临池墨耕,写的一手好字,且是重碑学的书法家。我亦认同瞿先生的观点。

《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书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金小萍是写字、写书两不误之人,他现任上海市中西美术进修学院教授,是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上海杨浦区书协副主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书坛声名鹊起,是海上书法实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入展第三、五、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正书展,入选、入展、获奖多达50余次;而且写作出版了《石鼓文临写法》《实用书法教程》(合作)《唐宋名诗毛笔隶书字帖》《乙瑛碑基础教程》《从临摹到创作——汉碑卷》《书法入门十八法——曹全碑卷》等多部著作。有了写字和写书这“两把刷子”,金小萍也就有了接近汉画像石的本钱和底气。对于金小萍来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题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小心求证,大胆想象,神游千古,心旷神怡,自不待言。金小萍自言:“对于每张收藏的汉画,我都敬若神明,弗敢造次。必先仔细观察,斟词酌句,同时考虑以与之相适应的书体进行题写。”金小萍的这些题跋,或鉴赏或咏叹,不仅对图像内容有所阐释,亦涵盖了文物考古、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等诸多领域及书法、篆刻等门类艺术,是兼具学术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一个书法家极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学术品格。

金小萍书中题跋作品

金小萍题跋的拓片是他近年的收藏,主要源自山东和江苏。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是他认识汉画的初始地,也是他收藏品的主要出处。江苏徐州则是他了解认识收藏汉画像石的另一处所在,在认识济宁高成丰馆长之后,他又幸运地结识了徐州的王洪震馆长。金小萍的这两位汉画好友,都是收藏、研究汉画的高手。高成丰馆长是济宁市首批文化名家,中国汉画学会理事,济宁市汉画学会会长,也是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加入中国汉画学会第一人;王洪震馆长是沛县博物馆原馆长,徐州汉画大观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画说汉朝博物馆馆长,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得两位高手相助,金小萍发力甚猛,他涉足汉画拓片收藏虽然时间不长,但于拓片题跋用心颇专,用力颇深,对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阙、汉碑、瓦当都进行了搜集、整理、传拓和学术研究,堪称尽心尽力,这是非常不易的。他的收藏不是一般的“拥有者”,不是为了“获得感”,而是为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这本书中的拓片题跋,我们便可以看到他的一以贯之。

时光之下,汉画深处,大汉雄风的精神气象、风格光辉,乃至几千年的沧桑历史,都可以在汉画拓片的般若中找到来龙去脉。这也是我读金小萍《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油然而生的恳切感知。恳是真诚,切是渗透。感慨的是,这些流露着天然豪放、玲珑心思的题跋作品,折射的是大汉先民的内心情愫与张力,呈现的是当代书法家关于历史的打量与思考——它的超越性在于,既有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入解读,又有对生命律动的尊崇和敬畏;既有历史厚重的回声,又有时代前进的文明。我从金小萍的拓片题跋作品中看到了一抹亮色,一种活力,一种单纯的丰盈。收藏,其实和信仰一样,都是虔诚,是净化着心灵,成就着善念,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金小萍书中题跋作品

自品自题,对金小萍来说,委实是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汉画像石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一个特别的角色,它带来一种自由感。时间和空间、人内在的妄见、各种功利驱动、社会习惯的力量、一些陈词滥调的理性知识等,都给人以束缚,而汉画像石艺术却可以帮人们摆脱外在的束缚。这一植根兹土、傲岸自足的存在,是传统文化中“万物皆备于我”之思想的体现,也成为后世中国艺术推崇的至高境界。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汉画石刻知。金小萍的内心世界,比他生活的天地要宽广得多。一灯荧然相对,案上汉画数帙,漫取一张读之,每摊拓片灯下,反复之,迨二更方已为常。然人喧未息而又心在汉画间,未尝得外静而内定。金小萍既得心体之妙,又得事物之理,是谓“自得之境”。掩卷细思,金小萍的这些题跋灵动自然,赋予汉画勃勃生机,使得沉雄博大的汉画愈发清新雅致,处处体现着文人书法自然潇洒的气韵,神采自出,堪称妙品。

当然,题跋并非简单的看图作文,而是一种艺术创造。无论是解读还是引申,都需要深度,讲究谋篇布局。而拓片题跋的书法则需要与拓片在内容、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完美统一。题跋,是与古人或古物的一个对话,心态应该是谦恭的,而不是张扬的。这点我认为很重要,唯其如此,才能看到古物的雅韵。附骥于拓本周围的题跋内容,无论如何都不该去抢读者的眼球,这也是对数千年前先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一种敬畏。我接触的很多书法家对拓片题跋都很慎重,构思、检索资料、合理布局等都需要思考很长时间,才小心翼翼地去动笔题跋,生怕亵渎了古代艺术。金小萍的做法也是非常好的,他把自己的题跋写在离拓片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我以为他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来突出拓片主体,二来万一写错了,把文字裁了,仍不失拓片的完整性。包括盖章,金小萍都是十分讲究的,钤盖印章除了确定作品的真实性外,更重要的是增加题跋的视觉丰富性。印章具有点睛、提神和完善章法的视觉功能,作用很大,也是拓片题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金小萍对所用印章风格、印泥颜色、钤盖位置,都有仔细考量。所用印章有朱有白,有姓名印,有斋室印,特别是起首印、压脚印、专用印,都是有讲究的,他善以奇数为佳,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十分的得心应手。

自品自题成一书。《古韵壶品/金小萍题汉画百帧》是一本新书,也是金小萍的心书。近年来拓片收藏热方兴未艾,热心拓片题跋者蜂拥而至,然能题出佳作者却为数不多,以一己之力出版拓片题跋专著者更是稀寡少见,惟愿金小萍的这本心之书,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