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之十一《山东济宁济阳街道探索社区治理新路——楼长,和谐社区的大管家》

2020年01月07日10:3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金虎

在本该让人照顾的年纪却整天为40多户人家操心。图的啥?正躬腰修剪小区绿化带的王广进爽快地说:“这个不带薪的‘小楼长’,实际上是个‘不管天不管地,专管鸡毛蒜皮’的大管家,能为大家伙解难事、办实事,自个儿感觉越活越带劲。”

济阳街道辖区多属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境卫生一度脏乱不堪。1999年以来,济阳街道推选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347名楼长,覆盖街道楼宇总数的87%。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辖区内形成了“一家炒菜全楼香,一家吵嘴全楼慌,一家有事全楼忙,一家有难全楼帮”的和谐局面。

楼长的发源地,要从回迁楼玉苑小区12号楼说起。这座楼房四周开放、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偷盗不断,居民对生活环境怨声载道。2001年,原济宁染织厂下岗女工韩仲英主动“站出来”,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新盖传达室,安装报警系统,建起公共车棚,栽种了花草树木,改变了12号楼的整体面貌,韩仲英也被推选为楼长,因表现突出,于2004年光荣入党。济阳街道党工委因势利导,在12号楼建起了第一个楼宇党小组。被居民亲切称为“韩姨”的韩仲英今年已72岁,对全楼60多户200多人的情况,她“一口清”。为活跃居民生活,她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还成立了关爱孤寡老人组、安全保卫组、家电维修组。为了准确收取车位费,冬天天不亮,她就打着手电下楼抄车号。有人问她:“政府给你多少钱,值得你这么卖力?”韩仲英笑答:“每月给我发2000多元的退休金。当选楼长,就是义务为居民服务。大家感到幸福和谐,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今年80岁的冯遵兰奶奶,在2003年接任龙行小区4号楼楼长期间经历了3任选举,冯奶奶深得街坊邻居的信任,一直连任到现在。实际上,冯奶奶的生活并不轻松,老伴瘫痪在床已有10年;前几年,大儿子因意外去世。这些伤痛没有击垮冯奶奶,她反而更加积极地帮助大家。有一年小区里组织扫雪,冯奶奶不甘人后,一不留神把手腕和腿摔成骨折,但冯奶奶并没有张扬,而是忍着疼痛悄悄给女儿打电话让儿女将她送往医院。冯奶奶家的日子并不宽裕,但为了避免因楼道里公用电灯费扯皮,她干脆将电灯线接到自家电表上,每月自己交电费。

财工街社区48号楼的楼长郑广伦老人,今年84岁,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当有人打听他养生的秘诀,老人呵呵地笑道“人活着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社会为我们老人做了太多的好事,我们也要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点事,回报社会”。48号楼是回迁楼,没有门卫,楼前的自行车经常丢失。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老人搬到门口去住,即使寒风呼啸的冬夜,他也不厌其烦地开关院门,守护居民安全。邻居们虽然感动,但心底犯着嘀咕,这老人肯定为了钱,否则谁会出这憨劲。然而,一天天过去了,老人没有提过任何要求。邻居们被感动了,纷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主动清理自家门前卫生,清除楼道里的小广告,轮流打扫公共卫生区域。

71岁的京杭社区纺机宿舍8号楼楼长杨体英,退休后加入了老年大学舞蹈队跳民族舞,这一跳,就是两年。看到小区内无人管理,杨奶奶毅然弃舞从“政”。上任伊始,社区需要整修路面,杨奶奶自告奋勇当起了监工,此时正赶上儿媳坐月子,杨奶奶却在施工现场盯了20多天,路修好了,孩子也快满月了;她任楼长的第二个年头,社区里的刘大娘与儿媳为了争家产而大动干戈。杨奶奶顶着“闲操心”的骂名,使出“劝架三十六计”,最终让婆媳和解;社区修建车棚,一些居民不理解,堵着她家的门骂了一宿,等车棚修好,居民真正感觉到方便后,骂她的人向她道歉……“我不图名、不图利,只求能为群众多做些好事,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对于当好楼长,杨体英深有感触。2017年10月,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爱才会有担当”,任城区济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波对这些大爷、大妈楼长们充满了感激:“楼长搭建了与社区居民的‘连心桥’,把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带到群众身边,发挥出了党的声音宣传员、楼宇事务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平安稳定巡防员的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形成了社区建设的合力,探索出了一条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王世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