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济宁市文化馆 非遗传承人在这里大显身手

2019年08月05日08:06  来源:今日运河  作者:汪泷

2019年暑假,是济宁市文化馆(原济宁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迎来的第一个暑假。这座省内领先的高规格场馆,给了济宁市的非遗传承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

剪纸、面塑、烙画、绣球、虎头鞋……在市文化馆的组织下,十余位传承人积极加入“接力”展示非遗技艺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开心,还学到了知识。

非遗传承人的暑假日常

7月12日一早,虽然太阳才刚升起,室外已经有些炎热了。剪纸传承人张跃广像往常一样,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

对于今年已经58岁的他而言,2019年的暑假显然比往年暑假要忙碌许多,“得益于济宁市文化馆新馆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这些传承人都有了更好的传承平台。”

张跃广手把手教孩子们剪纸。

简单吃过早饭之后,张跃广像例行公事一般,打开自己的背包,再检查一遍需要带的东西,“剪刀、红纸、讲义、水壶……”一边念叨一边数着,说完还不忘补充一句,“其实每天晚上我都要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但是早上出门前还是不放心,生怕到了馆里再落下啥影响了讲课。”

7点钟,张跃广准时出门赶公交,不到半小时之后,他和济宁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几乎在同一时间到馆。待工作人员打开大门,他便快步走进位于文化馆一楼的多功能厅,把自己存放在馆里的200把剪刀都摆放妥当,然后再从包里掏出裁好的纸,小心翼翼地铺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这些都是我昨晚提前裁剪好的,为的就是迎接今天的学生。”

为了让前来体验非遗技艺的学生们有最佳的上课环境,张跃广还不忘帮着工作人员早早打开空调。

一切准备妥当,8点半不到,来自一中、育才等多所高中的学生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已经聚集在了文化馆的门外,“今天上午一共有280人,是目前我们一次性授课最多的一次。”配合着张跃广,泥塑传承人刘瑞东、面塑传承人陈更一边说着,一边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传统面塑赶时髦

“熊出没”“喜洋洋”受欢迎

张跃广举着扩音器,在他的引导声中,文化馆二楼的非遗展厅内被挤得满满当当。

他和刘瑞东、陈更二人“兵分三路”,一路引导着学生们坐在大屏幕前,观看济宁非遗中的曲艺项目;一路在织布机、孔府菜前了解非遗技艺;还有一路则去刺绣传承人田秋兰那里体验刺绣技艺。

传承人刘瑞东在向孩子们展示面塑作品。

参观了大约一个小时,问询过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之后,三人将大家又引导向了三间教室。一边走着,张跃广一边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我带队去一楼综合厅教剪纸,陈老师带一队学生去三楼多功能教室学面塑,刘瑞东老师则带队去另一间教室,也教面塑。”因为面塑太受欢迎了,本是泥塑传承人的刘瑞东也临时客串起了“面塑老师”,和陈更两个人商量了好久该教些什么内容。

“面塑历史悠久,别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只要是孩子,往往都十分喜欢。”但陈更也明白,要想让孩子们对面塑有更深的了解,甚至说透过面塑了解传统文化,就需要更加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在创作中,我加入了诸如熊出没、喜羊羊这些让00后的孩子们更加耳熟能详的面塑造型。”

而在一楼,张跃广一气呵成剪出一个可以立起来的“春”字,让围观的孩子们大呼神奇。接着,他还不忘告诉孩子们“立春”的由来,并提问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每当到了这类互动环节,回答正确的孩子都会得到张跃广精心剪出的一份小纪念品。

十余位传承人接力授课

上百人前来体验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张跃广在馆里已经忙活了四个小时。三位传承人一上午的时间,组织了280名高中生体验、学习非遗技艺,而下午还有大约120名济宁一中的学生要来。所以,张跃广简单扒两口饭,灌下几口水,又跑回教室里和馆内的工作人员一起,把桌子全部收拾整齐之后,重新放上新纸和剪刀。

张跃广在给孩子们讲解非遗展厅内的织布机。

因为下午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他压缩了馆内参观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习的环节中。这一次,张跃广一上来就向孩子们展示了如何用一张红纸一次剪出五个五角星和一颗心,“大家看,这是暑假里我新创作的作品,叫做《心向五星红旗》。”张跃广如变魔术一般剪出了一幅作品,让孩子们对剪纸的好奇心大涨。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孩子们几乎一直围着张跃广学习如何剪出这幅作品,而他也不厌其烦地几乎给每个孩子都讲了一遍。

“现在不少孩子们都会剪了,有的甚至还发散思维,自己又加入了一些诸如花朵、小鸟、红领巾等元素。”张跃广很是欣慰的说,尽管多数孩子们,不见得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对剪纸有很深的领悟,但看到他们对此感兴趣,愿意去尝试、去体验,张跃广就觉得值了,“这就说明我们的初衷达到了。”

时至今日,济宁市文化馆投入使用后迎来的第一个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半,除了张跃广、陈更、刘瑞东之外,烙画传承人刘鹏、虎头鞋传承人胡妍、绣球传承人翟桂芝等十余位传承人,在济宁市文化馆的组织下,以接力的形式每天轮流在馆内现场展示各自的非遗技艺。

张跃广领孩子们参观文化馆内的非遗展厅。

“7月份,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的学生前来体验、学习,不像以前在老馆的时候,超过30个人几乎就坐不下了。”环顾宽敞的新馆,张跃广的语气中透着一股欣慰。(记者 汪泷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