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工作观:对于职业,他们在追求什么?

2019年08月02日21:29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钟爱“非主流”职业:主播、网红、配音员、化妆师、Cosplayer以及游戏测评师;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工作时间短,“90后”19个月,“95后”仅能维持7个月……

历经了1992年伊始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1999年的高等教育第三次扩招、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2015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90后”,究竟拥有怎样的就业观呢?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路路,为大家详细解读。

“90后”更加希望得到“体面的职业”

与“70后”更加看重物质报酬相比,“90后”对与个人福祉和情感体验有关的需求的重要性认知更高,更加注重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追求工作的内在价值。

“90后”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急速发展。1999年,我国高校第三次扩招,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按照18岁进入大学、学制四年计算,首批“90后”进入高等院校的时间为2008年,毕业时间为2012年。2012年,第一批“90后”正式步入社会,2017年,“95后”就业大军接踵而至,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增至795万人。教育的发展又带来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这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成长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年代,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除了薪资酬劳外,他们对精神层面的获得也有着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希望得到“体面的职业”。

“90后”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对于“90后”来说,“认识更多的人”是他们理想工作的目标之一,大部分“90后”把这一目标摆在重要位置。在我们看来,“认识更多的人”也许有双重的含义。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际关系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网络与人际互动承载着提供信息和帮助的重要功能。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关系网络便能够转化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成为其拥有的社会资本。这便意味着职场中持续的人际互动会给个体带来建立关系、交换资源的机会,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如果这种互动能够超出职场,延伸进私人生活领域,则还会带来劳动力市场之外的其他回报。由此,“认识更多的人”带有一种实用的、理性的色彩。

另一方面,职场中的交往是当代人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因工作而产生的人际互动是职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认识更多的人”也是一种积极社会化的表现。职场是社会成员进行“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认识更多的人”会扩大个人的“朋友圈”。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在与上级磨合、向前辈学习、与同辈沟通的过程中,个体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不断进行学习和自我调整。这有助于个体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以及社会生活,对以往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和更新。

“90后”就业更加“率性”“时尚化”

根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7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工作时间为4年,“80后”为3.5年,“90后”骤降到19个月,“95后”仅能维持7个月。新华网发布的《95后的谜之就业观,你看懂了吗?》显示,“95后”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主播、网红、配音员、化妆师、Cosplayer以及游戏测评师。这些看起来“非主流”的职业,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愈加普及,带来了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

就业“率性”主要是社会流动机制转变的结果。就婚姻状况来说,我国青年群体的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当前大部分的“90后”尚未成家,养家糊口还未构成牵绊他们的负担。同时,“90后”的父母正值壮年,有着稳定的收入,养老也未对其造成经济压力,父母甚至还是其背后坚实的经济来源。这种“上无老,下无小”的状态,使得“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都可能成为离职的理由。可以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不仅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流动机制逐渐趋向市场化。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为“90后”能够更加自主自由地选择工作提供了契机。

就业“时尚化”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互联网+手机”诞生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诞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餐饮”诞生了外卖服务,“互联网+出租车”诞生了网络约车服务,等等。互联网经济催生出了大批的新兴职业,也为“90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使得创业成为就业的另一种方式。

总之,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90后”新生代员工,由于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对于工作的态度有着非常鲜明的群体特点,即更加注重自我的内在情感体验,更强调工作与兴趣的匹配,更加注重和谐的人际氛围等。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