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担当抓落实|邹城做好生态“加减法” 念活发展“绿色经”

2019年06月12日20:34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刘长雨 王超 王玉鸿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王超 通讯员 王玉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邹城市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在一增一减中打造乡村好颜值,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每天饭后,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村民刘利都要把厨房里的残羹剩菜集中清理到家门口的蓝色垃圾桶里,而家里的瓶瓶罐罐、塑料袋则专门放在灰色的垃圾桶里。

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村民刘利:“厨房里光放剩菜剩饭,这些塑料瓶子是没有的,塑料瓶子是单放的,现在连孩子学的都知道(垃圾分类)了。”

而在以前,刘利家的垃圾是从不分类放置的。今年初,邹城市被列入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北齐村在内的4个镇362个行政村率先试点。北齐村为村民统一购置了垃圾收集桶,可一个月下来却无人使用。

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党支部书记齐士湖:“有的他不用,有的两个他用一个,当时认为分什么类,垃圾扔了就完了呗。”

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村民刘利:“有点太麻烦了。”

为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北齐村将可回收的绿色垃圾桶贴上“烂的”标识,不可回收的蓝色垃圾桶贴上“不烂的”标识,并由分拣员定期到户收集和清运。村民们每次分类的垃圾都会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在分拣员的小本上。

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党支部书记齐士湖:“这一个月的到31号进行汇总,分类好的量大的都给奖励,你如果这一项不行的,你其他再好都不列为年终的表彰对象。”

良好习惯从娃娃抓起。北齐村还依托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每周定期为孩子讲解垃圾分类常识。有趣的视频、现场的体验,让保护环境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邹城市香城镇阳光北齐幼儿园园长黄现荣:“我们是想通过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然后小手拉大手,影响整个家庭和长辈。”

如今,邹城市4个试点乡镇、近9万户居民基本实现了垃圾源头分类,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打下基础。邹城市规划建设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填埋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站,让生活垃圾找准归属、变废为宝。

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步德行:“通过细化分工、个性化处理,每年能节省生活垃圾处理费用1000多万元,通过回收利用还可带来500多万元收益。”

在环境治理中做“减法”,在生态保护修复中做足“加法”。这几年,邹城市持续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改变原来回填煤矸石、挖深填浅的治理方法,利用塌陷地丰富的水资源打造湿地公园。

邹城市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黄鑫:“通过我们近几年的保护,动植物种类飞速发展,特别鸟类,原来湿地鸟类在100种左右,现在达到167种,原来这里是很贫瘠的植物种类,最多连粮食蔬菜杂草算上不过200种,现在达到了400种。”

好生态还吸引了多家食用菌企业落地邹城,并带来一千多个就业岗位。现在,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就业。

邹城市太平镇平阳寺村村民 杨显良:“现在总体来说还不错,包括收入都挺可观的,感觉比较安定了。”

以良好生态为支撑,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8年,邹城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5%以上,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13.1万户,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项目262个,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