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中国大蒜第一村”成长记

2019年05月30日08:03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相旺 蔡珂珂 李琳伟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相旺 蔡珂珂 通讯员 李琳伟)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是金乡大蒜产业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村两委积极推广大蒜种植,大蒜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如今,崔口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企业,村民生活幸福红火,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大蒜第一村”。

“都是鲜蒜,摆好了,别摔坏了,轻拿轻放。为客户服务好。”5月是金乡大蒜集中上市的季节,崔口村人霍玉田正在指挥工人装卸大蒜,这段时间也是他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

金乡县玉田蒜业负责人霍玉田:“从四月二十几号就开始给他们(客户)代购这些鲜蒜,在这段时间里得收了一千来吨,能挣个两三万块钱,像身后的这车大蒜就是发往东北的。”

这种大蒜代购,现在的崔口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在干,一年收入十几万的比比皆是。而当初在这个位于金乡县城西部的村庄里,村民却几乎穷的连饭都吃不上。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村民赵方斌:“在那个时候吃不上饭的时候,俺村里很困难,住的房子多数都是土棚,别说路了,不下雨还好一点,下了雨根本没法出门。”

80年代初,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商议决定,靠种植经济作物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原党支部书记韩允其:“经济作物,我们支部考察了很多种。最终选择了大蒜,大蒜属于稳产高产,国外需求量很大,但是种的很少。”

瞅准了大蒜的这些优点,村两委提出“稳定粮食产量,扩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的口号,党员干部带头种,希望能带动起村民的种植热情。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原党支部书记韩允其:“老百姓怕卖不出去,没有市场,也没有销路,农民种大蒜阻力很大。”

为解决卖蒜难的问题,村两委积极协调对策,主动走出去,开辟外销新路子。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原党支部书记韩允其:“就是南跑北奔,上河南外贸,上深圳外贸,给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把我们的大蒜间接出口到全世界各个国家。”

大蒜有了销路,村民种植的积极性自然提高,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

随后,为了应对种植规模扩大造成的大蒜市场波动,村两委带领村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全县率先做起了大蒜收购、冷藏和加工项目。还以村企合一的形式成立了东运集团,通过企业化运转,逐步形成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出口一体化的发展链条。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原党支部书记韩允其:“我们研究建设恒温库,把大蒜多的储存起来,由季节性的销售变为了常年的销售,又建了大蒜深加工的项目,把它搞成蒜片,打成蒜粒、蒜粉,销到国外去,我们现在集团有68家企业。”

目前,崔口村全部土地都用于发展大蒜产业,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将集体土地作价入股,让村民人人持股,每年全村仅股利分红就近200万元。现在的崔口村,家家住上了小别墅,学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免费养老服务,真正实现了幼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村民赵红艳:“这老的少的都搬到这里来,楼上楼下200多平,都喜的不行,有年纪的高兴地说,这一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比城里都好。”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勇:“下一步,我们村将进一步增大大蒜的储存能力,兴建一批更节能更环保的大型冷库。同时,我们村也会对大蒜的一些深加工产品,加大投资力度,为我们村的发展谋福利。”(《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