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墨线与色块的诗意

2019年05月28日15:1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瑞祥

张瑞祥/文

徐晓金近照

认识徐晓金先生二十多年了,尽管志趣相投,但我写字他画画涉猎的不是一个领域。就像茶马古道上的两个驮队,有在一起打尖歇脚的时候,但毕竟走的不一条路子。又有一阵子没见到晓金先生了,也许是先生太忙,读书作画、教学办展、全国各地写生、受邀巡游,入名山,搜奇峰,访僧问道,忙的不亦乐乎,有时数月难见其踪影。听说晓金兄刚刚从欧洲访问归来,今天到龙桥画院给“范广新山水画高研班”的学员们讲授西方绘画与中国山水画技艺,借此机会,我也想看望一下这位亦师亦友的长兄,并再次倾听晓金先生的艺术高论。

午后的斜阳穿过窗棂洒在徐晓金先生那一头银白的头发上,折射的光线把兖州龙桥画院的茶室映照地格外明亮。他独特的手托烟卷儿的姿势,显得从容淡雅、悠然闲适。茶室内,烟雾轻漫,茶香扑鼻。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倾听徐晓金先生谈论刚刚结束的访欧之旅的见闻和收获。他平和、舒缓、沉厚的语调,让人感到儒雅适意,娓娓道来的艺术新解更是让人如沐春风。

徐晓金新作

课堂上,晓金先生妙语连珠,把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源流,写意山水技法要义一一讲述。西画中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绘画派别他如数家珍。从油画巨匠达芬奇、梵高、米开朗基罗、毕加索,到当代西班牙大师安东尼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宏阔的绘画史卷。特别是他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撞、交流的大背景下,如何学习、借鉴、融合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基因,让中国传统的笔墨山水艺术得到新发展的思考,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徐晓金访欧写生

其实,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交融、发展的课题,徐晓金早有探索。今年65岁的他早年毕业于济宁师专美术系,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并师从中国油画山水大师洪凌先生。在导师的引领下,徐晓金开始了对西方油画与中国山水技法交集融合的学习。他认为,西方油画表现物象的光和色块是实的、具象的,而中国山水画的写意则往往表现事物的精神物象。用逻辑学的概念解释,就是内涵越大、越具体的事物,它的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越不具象的事物,它的意蕴关联和想象空间就越大。因此,在西画创作中,融合中国山水画的写意务虚,计白当黑表现方法,会使油画作品获得更大精神层面的多维空间。继光与色、线与墨之后,产生了色与墨、块与线新的油画表现语言。 1999年徐晓金与五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央美院表现主义油画创作展。60多幅油画作品及新的艺术形式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大的反响。

多年来,徐晓金二十多次在中外油画艺术大展中入选和获奖,2000年入选“爱我中华”中国油画展;2001年获全国油画大展优秀奖;2002年入选全国油画小幅展;2003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3年入选“中国西部”油画大展;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二等奖;2006年入选纽约艺术空间“北京一瞬间”艺术展等等,出版了《徐晓金油画集》、《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徐晓金专集》。在任中国油画学会展览部主任、《今日中国美术》编辑部外联部主任期间,徐晓金还组织策划了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精品全国巡展等多次全国性大展。

徐晓金在西班牙与世界当代艺术大师安东尼奥交流东西方绘画艺术

在丰富新的油画语言和进行新的油画表现主义创作的同时,善于思考和不断追求的徐晓金又把目光聚焦在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探求上。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始于魏晋,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经过千年洗练形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艺术体系。“笔墨当随时代”,如何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时代的风采,让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徐晓金认为需要搭建一座沟通的文化之桥,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理解中国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中国传统的山水写意画中融入西方的绘画语言。绘画的材质还是中国的特有的宣纸、笔墨,在技法上把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勾、擦、皴、点、染与西方绘画中的块面构成、光色因素结合起来,把油画创作中用油画笔产生的肌理效果运用到笔墨山水之中,丰富中国山水画形而下的物象造型,升华了其形而上的意象表达。同时,表现的主体对象较之传统意义的人文山水画有了很大的扩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注重笔墨功夫,追求的是用固有的语言符号阐发“实而若虚,有而若无”的精神境界。徐晓金则是以山水写生的现实之美为创作主旨,把溪水、林坡、梯田、稼穑、错落的房舍,运行的汽车,人工搬运的自然环境等所有具有生命力的物象纳于笔下,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心灵的悟化,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出自然、人生、家园“天人合一”的感性力量。记得2016年徐晓金先生在东方美术馆办个展时,展出了一幅名为《新生的代价》的作品,整个画面以写实的笔触记录了挖掘机取土后的场景,一方面画家对城市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有一种凤凰涅槃式的礼赞;另一方面,画家用反讽的手法通过裸露的植被、破碎的山体、强力挖掘的痕迹,向人们诉说画家沉沉的忧思,并唤起观者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思想自觉。也许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存在,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才使得画家把绘画的视角和感悟深入到鲜活的生活当中,以意驱笔,以情运墨,创作出了既有传统笔墨功夫,又有鲜活生命体验的、具有自己独特思想意涵的中国水墨画。海德格尔说绘画要“反映人的劳迹,体现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徐晓金的画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拉近了人们的欣赏距离。

兴之所至,晓金先生悬纸于壁,要创作一幅六尺整张的山水水墨画。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第一次见老兄立壁作画,只见他调墨挥毫,提按使转,正侧并用,一笔下去竟然将书法艺术中的用笔技法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墨尽笔枯之时,边擦边写把山的皴法和岩石块面一并表现出来!南齐的谢赫曾在《画品》中做山水画六法之论,首论就是气韵生动。我想那些被称为神品、逸品或是妙品、能品的画作也就是由这样的气韵生动的笔法画就的吧?

徐晓金参加的欧洲之行,是中国李可染画院油画院组织的“光与色,遇见大师”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画家及李可染画院、中央美院的画家们共15人参加了为期20天的艺术探访之旅,这也是在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催生的又一次中西文化交流。20天里,他们先后到了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长期接触和学习西方绘画,熟悉的图式和色彩在这里找到了追根溯源的蓝本。由于地处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在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下,他乡的蓝天、白云、岩石色彩、建筑特点以及种植作物的不同,信仰的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基础都与中国不尽相同。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生活地域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艺术认知和艺术表现。

徐晓金访欧写生

西方的古堡往往建在山顶上,对他们而言,除了远离人群、便于防御外,更主要的是与西方人的信仰有关,教堂、城堡建在山顶,让他们觉得与上帝离得更近。佛道崇寂。中国的佛教和道教的寺观大都建在依山傍水的深山怀抱里,能让人在水雾氤然的溪清林深处得到心灵的安憩,得到儒家所释义的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人文体验。西方的文化表达是阳刚的,而东方的审美却具有阴柔的属性。西洋画注重色块构成,色彩浓烈情感奔放;中国画讲究笔墨晕染,淡雅闲适含蓄平和。

这次访欧的主题是遇见大师,其实叫拜见大师也不为过!因为要去拜访的大师是堪称可与毕加索、梵高比肩的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是西班牙具象画家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今西方美术界在世的顶级的艺术大师。大师崇尚自然,善于对自然中存在的,而又不可言说的精神境界加以描绘,开创了神秘现实主义画派。耄耋之年的他还要“向自然学习”,以含蓄细腻写实的画风,把旷野荒郊、城市街道、寻常院落甚至是居家杂物,进行极尽精微地描绘,经过匠心独运地锤炼让不经意的寻常物象,散发出诗意的光辉!

徐晓金把自己的画册和在欧洲之行的写生画作展示给老先生,大师非常高兴地给予了肯定。在欣赏一幅《和谐的自然》的画作时,大师的目光定格在那里。笔者在品读安东尼奥大师的画作时也曾发现一幅近似的、名为《Antoni LÒpez Garcia》的现实主义作品,惊讶地发现他二人的两幅作品创作时间相距久远,作者年龄相差很大,但对艺术语言的表达却是如此相通。他们的追求跨越了时间的相位,跨越了空间的局限,跨越了种族文化的差异。万里之遥,息息相通,也许像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的:“人的结构是固有的,大脑的遗传是相通的”,也许这也是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必然吧!

徐晓金与安东尼奥大师(右)合影

被画界称为老顽童的安东尼奥大师好奇地拿起中国画家赠送的中国毛笔、宣纸、墨汁,现场尝试起来,几下过后对不听指挥的笔和墨,老人无奈的大笑起来。在大家的讲解下,大师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绘画的奥妙!当受到中国画家的访华邀请时,老人家动情地说:也许我有生之年去不了中国了,但我的作品带上我美好的祝福一定会到中国去的!

国相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中国的不断强盛,随着一带一路通道的不断拓展和更多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国优秀的绘画艺术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与世界上优秀的文化基因越来越多地融合,产生更丰富并具时代特色的绘画艺术。当然,也会产生不负时代的优秀绘画艺术家。

期待以徐晓金先生等为代表的中国实力派画家不断有精美的画作问世!

作者张瑞祥与徐晓金(左)合影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