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中国梦·致敬先烈|清明祭英烈 王杰精神永流传

2019年04月06日09:35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相旺 蔡珂珂 李琳伟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相旺 蔡珂珂 通讯员 李琳伟)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清明节期间,《济宁新闻联播》推出“致敬先烈”系列报道,以缅怀先烈事迹,追思英雄精神,继承先辈遗志。首先到金乡县王杰村,感受英雄王杰“两不怕”的精神力量。

每年清明节,金乡县王杰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村里的王杰纪念馆,聆听英雄王杰的故事。

1957年咱们金乡县发大水,发大水当时来讲,老百姓就把家伙事,粮食、布匹、马这些东西都牵到安全地带。到了最后发现还有一匹马,没有牵出去,王杰同志,那时候才13岁,十三四,他那时候又跑到生产队,把门起开之后,把这个马牵出去,当时水已经过来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之下,把这个马牵到安全地带。

王杰1942年出生在金乡县鱼山街道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的他19岁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作为王杰的同乡和战友,今年已经76岁的韩义祥老人回想起当年和王杰一同生活训练的日子,仍是感慨万分。

王杰战友韩义祥:“王杰同志在训练当中,他从难从严要求部队,例如,坦克跑道是最硬的一个地方,因为坦克要行军的话,必须经过硬土地,但是当时战士们不理解,我们到松软地里去埋雷,为什么要去硬地里(埋雷)。王杰同志讲,打仗坦克车是走松软地还是走硬地?肯定走硬地。他作为一个班长,带领全班同志到坦克跑道上去埋地雷。每一镐下去以后,土星和冰碴都刺破脸。而且原来的二十几分钟,最后艰苦训练,七分钟埋一个坦克地雷,从此以后,王杰同志就获得了一级技术能手的称号。”

1965年,王杰在一次训练时,炸药包突然发生爆炸,为了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他奋不顾身扑向炸药包,壮烈牺牲,年仅23岁。他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内涵。

王杰战友韩义祥:“他的牺牲精神震撼了整个部队,当时全国掀起学习王杰同志的高潮,中央国家领导人相继给王杰同志题词,其中有朱德同志1965年11月9日,向王杰同志题词是,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周恩来同志他题词,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王杰牺牲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出生的华堌村改名为王杰村,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今天,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还能看到王杰留下的痕迹,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知道王杰的故事。

金乡县鱼山街道王杰村村民王伟川:“王杰牺牲以后,我们村里村民都很悲痛,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像王杰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多奉献的精神。”

金乡县鱼山街道王杰村村民周勇军:“王杰到现在牺牲得有50多年了,他的英雄事迹,我们村里我们这一代都很了解,尤其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们确实很受鼓舞。”

生死关头,挺身而出,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现如今,王杰精神已经成了人们心里一面鲜红的旗帜,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又一代的金乡人,时刻牢记王杰精神,不断书写着王杰精神新的内涵。

金乡县鱼山街道王杰村村主任张三喜:“我们王杰村近年来,修缮了王杰纪念馆和王杰大讲堂,建设了王杰纪念广场。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承王杰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为国奉献的精神,让村民在王杰精神的感召下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