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余秋玲:诗性文学讲述美丽的济宁故事

2019年03月16日19:06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满广宇

余秋玲祖籍江南亦商亦儒之家,家学渊源深厚,自幼氤氲养成读书习惯。创作各类作品一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及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菊香》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举办的征文中获奖。她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协办公厅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全民阅读,委员立行”活动中,荣获“最美读书人”称号,也是该奖项济宁地区的唯一入选者。

著名文学评论家、苏州大学教授房伟,曾这样评论《菊香》:余秋玲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感知与理解都融入小说中,以一个家庭为基点,透视这个社会的现状,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敏感的社会感知力。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指尖滑过的日子》出版后,受到了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评委李掖平教授这样的评论:该书中余秋玲在语言描述上朴实而又生动,并且带有诗性的渲染灵动的追求在书中得以体现,整篇的结构也游刃有余,比之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余秋玲的短篇小说《暗夜》在《时代文学》发表后,获得好评。中篇小说《馀殃》,入选2014年齐鲁文学年展。

余秋玲是山东省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作为政协委员,她撰写的提案和理论文章,获得政协和九三山东省委的表彰。她积极组织参加运河文化调研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载体的传承、保护和利用,让更多的人知道微山湖的故事和人文魅力,厚重的文化底蕴。

余秋玲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渔村》,从渔民生活的变迁,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以小人物切入大视角,书写对时代的深刻体验,让人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她正在创作的湖韵三部曲《阡尘》《仲阳》《风物》,以微山湖畔的桃村为叙事支点,讲述那里的人们在年代更迭、季节变换中,从容细数着琐碎且丰饶的日子。

其中,《阡尘》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些真实的战争故事,以村民琐碎且满是烟火气息的生活作为烘托,展示北方水乡优美风情时,有人情世故的冷暖,有士绅精神的回归,有人性的善恶美丑,有女人的爱恨情仇,有贫穷的艰辛,有弱肉强食的劫掠,有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有笑脸背后的尔虞我诈,也有曾经的侈衣美食。作者把真实的战争故事融入到桃村的村民生活中,以村民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世象百态的琐碎,展示微山湖区特有自然景观的同时,烘托出湖区人民英勇抗敌的家国情怀。

余秋玲以对文学的赤忱,醉心创作,心无旁骛。她十几年如一日,在文学的沃土上躬耕,用笔书写出人间温情,感知人们内心的疼痛。用虔诚的心敬畏文学,用实际行动践行书香浸润年华的美好。

对于今后的规划,她说,将用足够的幽微、些微的深邃来展示宏阔的历史。向人们呈现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过往,以小说历史性的职责,用具有穿透力的思维和细腻的笔触,呈现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衍变过程。目前,《阡尘》已完稿,其余两部《仲阳》《风物》正在创作中,预计年底全部完成。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