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提速,扩通道,当下的齐鲁大地已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快补齐要素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是出席全国两会的住鲁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
交通是发展的大动脉、先行官,打基础方能利长远。去年9月7日,我省印发《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这个全省第一部综合交通规划,涵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交通方式,统筹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依托区域布局、产业聚集、城镇格局、资源禀赋等要素,科学确定了全省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省将全面形成能力负荷充分、资源配置优化、内外互联互通的“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
交通建设提速的喜悦,展露在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代表的脸上。“济宁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未像现在这么密集过。”他说,去年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开工建设,即将改写济宁主城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今年途经济宁的雄商高铁也将开工,济宁未来将形成“两纵一横”高铁网络。“我们非常振奋,充满干劲,春节期间鲁南高铁工地不停歇,加班加点地干。”
齐鲁大地,“大动脉”加速延展,“小动脉”次第生长。去年济宁“大二环”公路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的新速度,拉开了城市框架,疏导了主城区周边交通压力。“2018年10月到2019年1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通道城市中,济宁的细颗粒物改善幅度排名第一,与这条道路分流主城区大货车有很大关系。”傅明先说。(来源:大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