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虹访谈 | 首届“济宁十佳法治人物”楚孔岭:用心把好那杆“秤”

2018年12月23日14:2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半路出家,他不仅两年考取了法官资格证,后来又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白天开庭,晚上笔耕,付出了辛苦,赢得了尊重。一个案例就是一场真与假的较量,一次判决就是一场法与理的考验,威严的法庭成为公平正义的港湾,在法律的天平面前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就是——首届“济宁十佳法治人物”获奖者楚孔岭。

2018年,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历史性突破。在这背后,离不开长久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探索和积淀,更凝结着当下无数法治工作者恪尽职守、孜孜不倦的忠诚和奉献。本月,由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的首届“济宁十佳法治人物”评选中就涌现出这样一批杰出代表,他们为济宁市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更用自己的忠诚和奉献为济宁的法治文明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闫虹访谈》近期推出系列报道《身边的法治人物》,今天先来认识学者型法官——楚孔岭。

现任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的楚孔岭,1970年出生,早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分配至市区某洗化厂销售科工作。1994年考入济宁市中区人民法院,并在两年后考取了全国首届法官资格证书,2005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0多年间,他先后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负责各类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工作。

每年承办600多起案件,这已经是楚孔岭多年的工作常态,尤其是2014年两院合并以来,他先后审结各类案件3500多件,无一超审限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引发申诉上访,每年结案数量和质量均处全市法院前列。

4年3500多件案件,一天不休息的话,平均每年875起,每天2个案子以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楚孔岭还不忘思考,每年都会写一篇有深度的调研文章,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年,被获封“学者型”法官。

2016年8月,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成立了该院首个以法官个人命名的工作室“楚孔岭法官工作室”,2017年,楚孔岭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等功等荣誉。

20年法官职业生涯,怎么看待调解和判决两者的关系?面对人情世故,如何坚守法律正义?请关注本期《闫虹访谈》。

济宁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周日20:20 重播:周一12:2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