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民间曲艺团体:发展传统曲艺 传承经典文化

2018年11月26日22:01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倪梦

济宁人可能都听说过一首民谣,济宁州、太白楼,小曲儿顺着运河流,济宁自古就有曲乡艺海之称,是众多曲艺艺术的发祥地,因此在这片土地上也活跃着许多热爱曲艺的民间爱好者,今天咱们就走进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团体,曲兴社,来欣赏一下独具特色的曲艺形式!

曲兴社,是一个由济宁的地方曲艺名家和民间曲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表演 练习 切磋和展示技艺的团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里,在相声、快板、评书中感受不一样的民间文化。

快板,是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历史相当久远。乐器由两块大竹板儿组成,大小竹板儿合称为“七块板儿”。 快板的特点是:引人入胜的故事,火爆抓人的艺术效果;这些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单凭一张嘴,七块板儿左右配合,就将一个个故事讲的惟妙惟肖,朗朗上口,诙谐幽默,这份功底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看似轻松自如的表演,黄祉豪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努力,这对于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得的。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曲种,大致可分为:相声类曲种,快板类曲种,鼓曲类曲种等。其中,相声主要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民间说唱曲艺。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表演艺术。

台上表演的两位都是相声爱好者,起初他们只是来曲兴社听相声,后来听着听着就变成了说相声!虽然练习时间不长,但是在大家伙的帮助下,他们的相声也已经说的有板有眼了,传统的单口、对口段子都能来上几段。

对口相声,是相声形式中最主要的表演形式,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通过 “抖响”包袱使人们发笑。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刘波和魏景辉可以说是曲兴社的中流砥柱,都是打小喜欢相声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曲兴社开始创办到现在,他们无论刮风下雨,始终坚持每周末来到南池为大家演出。

曲艺被誉为是‘文化战线的轻骑兵’。可以说,曲艺和观众的距离最近。要想拉近曲艺和观众的距离,就要有一个曲艺爱好者施展的舞台,这就是曲兴社和其它社团存在的主要目的。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唱者手执竹板或鸳鸯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松打虎》选段几乎含盖了山东快书所有的演唱技巧,要想表现的精彩,对演员要求极高。魏景辉的山东快书表演憨中见巧,刚柔相济,张弛有致,轻松风趣。

经常听广播的观众朋友,一定听过冯三胖的广播吧!没错,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冯三胖平日的爱好和专长就是说评书。评书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冯三胖的评书《张永吉断案》语言流畅、故事缜密,惹的台下观众捧腹大笑,赞不绝口!

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这就是济宁的相声爱好者简单纯朴的想法,我们也坚信,济宁的曲艺艺术一定会越来越好。(记者 倪梦)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