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建树:28岁成中国美协会员 如今想隐居作画

2016年06月17日10:19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华峰

他,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绘画基本功在济宁美术界屈指可数。

他,年龄不足40,却培养了数已千计的大专院校美术生。他的顶层画室,用学校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2005年,年方28岁,便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人物创作分别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作品被美术杂志刊出于显著部位。获中央电视台书画展优秀奖。

他,山水画强调笔墨的表现性,强调北宗的丘壑之美和南宗的气韵高华,别开意象山水之新面目,被称为学院派精英,并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山水画集……

他无疑是济宁美术界最重要的几个人物之一。他就是画家王建树。

或许是审美上的认同,或许是品位相近……我看到王建树的画,火星子一下子就碰撞出来了。建树的画,在平凡的、平淡的、平常的、平正的景致中能让人感到不平,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品位,耐人把玩。他绘画的主要成就在于人物画和山水画两方面。

王建树的人物画题材主要包括现实主义的大幅创作和有生动笔墨情趣的人物速写相结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博物馆需要能够代表我们当代文化形象的大作品。王建树在这方面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艺术之路表明他绝不急功近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艺术的长途上跋涉。他注重对传统的学习:写生,临摹,创作三结合的方式。作为我市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央美术学院造型专业的研究生。系统的学院派基本功训练,造就了建树扎实的写实功底。扎实的写实功底,为他现实主义大题材创作打下根基。他在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的作品《矿工·归》,就是对生活感受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灵活运用多种传统技法,并且深入生活到济宁二号井,画了大量矿工生活速写后的结晶。作品所达到的绘画高度和历史高度以足以让济宁的煤矿工人载入美术史册。他说:二十余年的实践体会,使我认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可缺少技术成面和精神成面,技术成面是精神成面的支撑,技术不到位精神难体现,但一味只追求技术便往往会导致作品庸俗行化。精神成面最能体现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认知,这种修养既需要艺术的修养也需要综合修养,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的高度。

和所有的学院派画家一样,建树重写生,重速写。和别人不同的是:建树的速写作品,他注重:一是熟悉人,二是严造型,三是讲笔墨,四是求创新。在这种前提下,往往他的速写可独立为画,有着和创作同样的份量。
 

虽然王建树的人物画功底扎实。人物速写笔墨灵动准确。但是我更喜欢的是他的山水画。而且,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结束关于他人物画的论述,转为他的山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三重境界,用在对建树山水画的解读上,再洽当不过。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有次去王建树的画室,看到了十余幅深圳画商订购的他的山水画,这批山水画基本以青绿,大青绿山水为主,用斑斓丰富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准确的造型,细致入微的刻划将千里江山收罗于画卷之中,传统山水画的神韵跃然纸上。建树从容不迫的将山水中的景物描绘的不温不火,那清晰明澈的线条和光感展现出的分明是理想化的山间生活。渗透着对山水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再现,绝无任何哗众取宠的成分,也没有拿怪异夸张的图示来忽悠,更没有拿悬乎的技法唬人。作品如清泉灌入心田,耐人寻味。万物在建树的画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这十余幅画,是画商出资二十余万购买的,而建树却象对待一卷习作一样把这些画推到画室一角,对我说:这些作品,按画商订作,唯手熟耳,华兄快看我新作……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建树的指引下,我来到他近期的一副作品《五当蓄意》面前。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集中的体现为黑白五色四字。或者说这是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即:黑白系统与五色系统。前者即太极,即阴阳,即老子所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最终成为中国水墨画关于色彩的哲学基础。成为文人墨客最崇尚的艺术观念。建树的这幅作品,以突破旧的创作模式,创作新的审美形态为主导倾向。传统的中国画家,则称墨有五色:焦浓重淡轻。在他的笔底下,又有各种倾向的灰色,如同交响乐中的配器与和声使主旋律得到了浑厚的铺垫。他加强了水与墨的浑融性,改变了以墨为主,色彩为辅的惯例,形成了以墨作色,水墨交融的新体系。无论是强化了笔墨的部分,还是强化了线条的部分,墨与水不相碍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谐和着,这种融合是诗意的融合,意象的融合,没有把中国画改造为西画或日本画,而是增强了中国画表现力的融合。

中国文化主张人与大自然悉悉相通,画家画山川并非走到哪里都可以画一通。石涛说: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中国山水画多年来画家只做案头工作,强调最终作品从古人的蒲团上得来。而王建树的山水画深入生活,富有激情活力。他在深入生活写生经验的过程中把掌握了多年的传统技艺重新进行吸收消化,令传统的程式语言不再是程式化和凝固的抽象符号,而是得到现实硬件充满生机的跳动。正是有这种历经多年锤炼的艺术功底的信心,王建树的作品,有一种胸有成竹,优游不迫的况味。他的山水画,构图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那里的山水树石村落寺庙以及泉润溪流都有精细而准确的观察记忆,然后自由地运用到画幅中,令每件作品都十分生动。但那又绝不仅是写生照搬。这时的山已不再是那座山,水也不再是那潭水。他用规范化的净化了的语言,精妙的节奏感表达出他对山水的理解和认知,表达出他对艺术的追求,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背后是建树充满艺术灵性的对生活的独到发现。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王建树用心地去体会画中的山水,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我在赏画之余,眼角扫向了建树画室的一把古琴和一张羽扇,这不正是道家精神的物象吗?我心中有了这样一幅构图:中间是建树画的武当蓄意,两边是羽扇和古琴,立刻,武当山的意境和精神从画面飘渺而至。只有这样对文化的理解,认识,才能画出这样饱含道家精神的武当山。中国山水画论讲澄怀观道,主张艺术家应以澄澈之胸怀去关照自然。建树的修养心境状态不但影响甚至决定了他和自然的审美关系状态,也影响甚至决定了他对自然审美感兴的性质。内养功夫深厚,审美心胸澄澈,才能在自然中烛幽发微,激发出奇异的审美灵光,并把它久蓄于胸,经过陶冶逐渐化为明晰的艺术意象。这便是王建树山水画的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画的精采之处,不在描绘景物,而是画外之境带给人的启发;就如同音乐的动人之处,不在曼妙的旋律,而是回荡在我们心中的震颤。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建树说:一件艺术品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我认为本来就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当您只把它视为一种装饰需求的时候,它的作用只是装饰,无论需求者还是艺术家,他们的价值观是相同的。次之当您把它视为赚钱的手段时,需求者、画家和画商目的仍然近似。再者,当画家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研究和探索时,收藏家、画商和艺术家的目标就有可能产生了分歧。因为我画的是我想要的,而非其他人想要的,也非等着换钱的,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孤芳自赏,成就画途的苦行僧。

由物象而心象,由意得境,王建树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对画理画法的通透参悟,笔墨作为语言手段,是为心象的仆役,其目的是为营造新的图像。这里所指的图象,既系不同既往的传统格式,而是精心设计,苦心营造而成的新的图像,而作为语言的笔墨功能,艺术审美趣味,形式组成方式也将是不同以往的既成范示。作品画面的形式变异,笔墨构架的重新整合,都成为新图像的砖石元素。王建树运用笔墨的自信和驾驭画面的机敏,不光使他的每一副作品难以重复,而且在不同图像的呈现过程中,始终寻求看不同的笔墨表现技法,这确实是一个永无止境,但却富有意义的变的过程。

建树年纪轻轻专业上早就拥有了足以在书画界博名夺利的资本。生活基本上实现了财务自由更给他的艺术追求之路上少了些羁绊。可是建树却常对我说:华兄,我想找一个地方隐居几年,好好思考,好好画画……还说:我想画些大画,不为展览,不为销售,也不为入选……透过这些质朴的语言。我感受到他一颗为艺术而跳动的心。大隐隐于市,闭门即深山。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的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中独善其身。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潭水,人还是那个人。从建树的状态和作品中,我已感受到:他的艺术正升华待飞,让我们期待一个更有建树的画家。(华峰)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