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六十余载 “国家的孩子”生活如何?他们心中有什么愿望?

2024年02月16日10: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岁末年初,江苏的两个家庭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家人。他们来自内蒙古,共同的名字是“国家的孩子”。65年前,年幼的他们被送往内蒙古。如今,国家的力量助他们寻回失散多年的亲情。这不仅是两个家庭的故事,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记忆。

跨越65年

“国家的孩子”找到了亲人

2023年12月21日上午11点,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们终于收到来自江苏宜兴的血样,这份特殊的血样承载着一位65年离家老人回家的答案。

今年67岁的李永老人没有想到,在他的暮年还能有机会见到亲生母亲。从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渴望着与母亲的相聚。

在乌海市,李世英老人同样心急如焚,正精心准备着与久别的亲人重逢的礼物,每一件都饱含着深情与期待。

“国家的孩子”李世英:我很激动,布仁警官给我打电话说有个哥哥,还有两个弟弟,他们说要想见面,我说那就见,我们就开始张罗了。

李世英妻子:他找到家人激动得流泪,我为他高兴,至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在哪个地方出生。

难舍亲情血脉

渴望与亲人团聚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段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的福利院里聚集了大量的孩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生存问题,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当时食物相对充足的内蒙古,所以这些孩子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岁月如歌,时空流转,多年来,这些“国家的孩子”心中始终有个疑问:那就是家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亲人究竟在哪里?

“接一个,壮一个,活一个”,这是内蒙古当时做出的庄严承诺,就这样3000多个孩子在草原上有了新家,有了额吉和阿爸。

苏尼特右旗“国家的孩子” 保育员 仁青:来的时候孩子们小小的,孩子们状态挺好,身体弱一些的,有专门的医生照顾,差不多一周,都分走了。

“国家的孩子”新图亚:我们牧区人们的想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特别简单。爱也是这样的,也不说他是别人的孩子,这就是我的孩子。

时光荏苒,六十余载转瞬即逝。曾经福利院里牙牙学语的孩子们,如今已是满头银发,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内蒙古扎根生活,成家立业。随着岁月流逝,李永和李世英老人,以及其他许多被誉为“国家孩子”的老人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

“国家的孩子”韩立军:其实我们的心里只是想找自己的根在哪里,挨着两年走了三个亲人,后来就感觉特别孤单。

时隔已是六十余载,而可供追寻的线索又寥寥无几,这样的寻亲之旅,无异于大海捞针。

“国家的孩子”李世英:没有条件,不知去哪找,只能是联系上海的人事处或公安局,我那时候也想过这个事,怎么找呢?写信是不可能的,这么远给谁写信呢?连往哪投信都不知道。

“国家的孩子”韩立军:那时找到亲人,就是长相,因为我们有一个寻亲的卡,通过那张卡片,写上自己的特征等。

2007年,韩立军在当地的《锡林晚报》上刊登了一则《当年的伙伴你在哪里?》的寻人启事,呼吁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士,与她一起踏上这段寻亲之旅。

在寻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满怀期待,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这种主要通过长相的线索找到亲人的机会微乎其微。

“国家的孩子”韩立军:后来做了血样但不是,一下子说我又不是,谁能接受得了,那还不如索性没找着。

寻亲之路困难重重,李永和李世英老人究竟是如何找到亲人的?60多年没有见过的亲人是否依然记得自己曾经的模样?我们将继续讲述两位老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团圆路。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