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梁祠之旅:爷孙俩穿越历史的对话

2024年02月08日14:37  来源:济宁日报

“爷爷,那边的石头上画了什么?”小男孩好奇地指着远处墙上的石刻,眼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那是武氏祠的画像石,孩子。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一段古老的故事。”爷爷停下脚步,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

此刻,武氏祠的神秘与庄重在小男孩的眼中悄然展开,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而眼前6岁的小男孩明明,第一次跟随爷爷来到武梁祠。

在爷爷的讲述中,小明和爷爷继续前行,每一步似乎都踏在历史的印记上,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

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将他们带入了另一个时空。古老的故事与现代的对话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画面。

小明:“爷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这里吗?”

爷爷:“荆轲刺秦王,最早的石画像在这里。”

小男孩的提问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他们与武氏祠之间的奇妙旅程。他和爷爷一起探索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寻找那些隐藏在石画像背后的故事。而武氏祠也用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属于它的“前世今生”。

他们穿过门廊,观看着一座座石碑,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有庆祝丰收的欢腾场面,有家族祭祀的庄重仪式,有民间艺人的表演,还有古代的市井生活。每一幅画面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历史,让小男孩和爷爷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历史时刻。

他们走到另一块画像石前,画面上呈现的是孔子与老子相会的场景。孔子与老子分别代表着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对话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明好奇地问:“爷爷,他们在说什么呢?”

爷爷解释道:“孔子向老子请教,体现了他虚心学习的态度,他们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是智慧的火花,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爷爷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西阙,其正面的母阙上雕刻了孔子问项橐的故事。画面中左侧成年男子的形象展示的是孔子,与其相对孩童的形象是项橐。

画面中,孔子端坐在石碑的一侧,目光平和而聚焦,而在他对面,一位孩童形象正静静地聆听着孔子的话语。

小明:“爷爷,那是谁啊?”

爷爷:“他是孔子,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小男孩眼睛里充满好奇地问道:“他在和那个小孩说话吗?”

爷爷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是的,孩子。这个小孩叫项橐,是孔子的学生。孔子不仅经常解答他的问题,还不耻下问,向他请教问题。”

小男孩惊奇地问道:“可是,孔子是老师,项橐是学生,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问问题呢?”

爷爷笑了笑,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道:“孩子,这正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所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年龄大小、官职高低、贫穷富有,只要有我们学习的东西,就可以作为老师。”

小男孩听了爷爷的解释,眼睛里闪烁着明悟的光芒,仿佛明白了什么重要的道理一样。这一幕,如同画面中的孔子和项橐一样,展现着智慧传承的美好画面。

在爷孙俩的对话交流中,这段武梁祠之旅仿佛将历史的长河带入了现实,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深处的大门。他们不仅听到了故事,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他们站在武氏祠的中心,小男孩抬头仰望那些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的画像石。他的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

“孩子,”爷爷轻声说,“这些石头上的故事,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它们见证了我们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记住,历史不仅是回忆,更是前进的动力。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武氏祠的石碑上,明明与爷爷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与历史的脉络紧密相连。他们在古老的石像前,不仅聆听了千年的故事,更汲取了智慧的力量。这一刻,明明的心灵深处仿佛种下了一颗探索与传承的种子,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