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水生态环境护航内河航运

2023年12月22日09:2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南四湖流域、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系列要求,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科技创新,深化港口码头水污染治理,创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三可三真”新模式,打造了船舶污染物接转处“济宁样本”,为守护大运河清水绿岸、筑牢南四湖生态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水气并治,深化港口水污染治理。我市现有港口码头44家,分布在任城、嘉祥、微山等8个通航县市区。今年以来,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污水零排放”为目标,以《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技术导则》为遵循,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和南四湖流域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决守牢港口码头水生态环境底线。开展专项整治。印发了《2023年港航污染防治“清废行动”和汛前水质保障提升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中心领导班子带队的6个督导组,重点围绕堆垛覆盖、污水处理站、挡水坎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督导检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检查组72组,检查人员216人次,检查港口223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1项。开展季度“大体检”活动。按照“一季一体检,一港一报告”工作要求,组织专家骨干,每季度对港口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系统“大体检”,加强对挡水坎、污水处理站、管网等部位的排查。今年以来共计排查水污染隐患322项,全面落实整改闭环。加强线上智能监管。19家大型港口码头全部配备了污水处理站用电监测、微型水质监测站、泥位计三套智能监测系统,其余港口全部安装了污水处理站用电监管,并接入监控平台,24小时在线监管。创新港口雨污分流经验。组织梁山港、太平港等4家港口制定了《港口雨污分流技术改造方案》,累计投资4200余万元,改造污水管网总长1.24万米,新建扩建调蓄池1.3万立方米,更换了国内最先进的磁絮凝和砂滤罐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了20倍,创造了全国内河“海绵港口”济宁经验。

创新模式,打造船舶防污“济宁样板”。我市现有营运船舶7100余艘,每年进出我市辖区的船舶多达15.6万艘次。营运船舶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三类污染物”历来是港航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在全省率先建设了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平台,创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三可三真”新模式,叫响了“济舟港湾”绿色服务品牌,打造了船舶污染物接转处“济宁样本”。完善智能接收设施。在全市港口建设了船舶污染物智能接收设施,其中配备船舶垃圾智能接收柜45台、含油污水贮存柜45个、流动接收车88辆。船员送交生活垃圾,在垃圾智能接收柜可一键实现“扫码投放、自动称重、数据上传、分类收纳”全自动接收。建设联单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了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研发了电子联单、转运合同、监管联单、船舶报港等功能,实现了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闭环流转和链条式动态监管,有效解决了信息不联通、工作效率低、船舶偷排偷放等问题。截至目前,“济宁e交付”联单监管平台注册用户数1.37万个,共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64吨、含油污水310吨、生活污水3988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了接收环节“先交付后作业、一船一报备”和转运环节“两称重一计量”工作机制,常态化落实“十查十看”工作法,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循、全程可控和真接收、真转运、真处置的“三可三真”目标。推进标准成果转化。“内河港口和船舶防污染全链条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试点”“‘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建设试点”先后入选省、市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内河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e 交付”系统建设规范》顺利通过市级地方标准立项,为全省港航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济宁方案”。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