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济宁市产前筛查率将超90%

2022年11月22日13:50  来源:济宁晚报

《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残疾人来说,受益的范围将扩大,受益的政策将更多。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开展残疾预防工作、避免和减少残疾的发生、促进康复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权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免费产前筛查助力健康生育

在市妇幼保健院,“准妈妈”董女士正在进行产检。“我怀孕12周的时候在医院建档,医生告诉我可以享受免费的产前筛查服务。”董女士说,健康无价,健康宝宝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通过做产前筛查,可以了解肚子里孩子的健康状况。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病房,33岁的李女士刚刚产下6.3斤的宝宝。她告诉记者,通过接受免费的产前筛查服务,使自己意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也格外关注孕期身体健康,顺利生下健康的二胎宝宝。“孩子要健康,产前筛查很重要,能够享受免费产前筛查,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每位新生儿的出生,都伴随着父母祈愿健康平安的美好期待。为了减少出生缺陷,近年来,济宁市大力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民生实事项目,构建全程服务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切实提升家庭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8月份,济宁市印发《济宁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超过8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5%;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将超过80%。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先天性残疾发生的高危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和儿童时期。新一轮行动计划从婚前孕前健康保健服务、产前筛查诊断、儿童残疾筛查干预三个方面,预防先天性残疾。2020年济宁市产前筛查率超过89.2%,为进一步加大产前筛查诊断,新一轮行动计划强调多部门将联动防治出生缺陷,加强对常见胎儿染色体病、严重胎儿结构畸形等重大出生缺陷的产前复查和诊断,到2025年,济宁市产前筛查率将超过90%。

康教结合助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

“没想到奇迹真的可以发生,孩子现在不光会识字写字,性格也开朗多了!”看到女儿小丽(化名)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年轻的妈妈刘明月喜极而泣。小丽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无法适应普通小学生活。去年暑假过后,即将读三年级的女儿还不认识几个字,焦急又失落的刘明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孩子送进了曲阜特校。曲阜特校在读学生多是中重度残疾,大多是患有孤独症和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一方面需要学习知识技能,为融入社会做准备,另一方面还有肢体及智力康复的需求。为此,学校于2013年尝试开展“康教融合”,孩子们上午学习文化课,写字、绘画、手工、音乐,提高认知能力;下午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发展。曲阜特校通过“康教融合”走出一条一站式解决残疾儿童康教问题的新路径,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康教结合示范校”。

为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济宁市先后实施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体系。大力推行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落实残疾儿童实施“三免一补”及生活费补助,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8.83%。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残疾儿童1769人。聚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困难群体,济宁市建设“如康家园”169处,为2000余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综合性服务。

多读一点

《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亮点1

预防和康复工作“一盘棋”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共6章67条。在工作机制方面,打破部门藩篱,实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一盘棋”。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协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相关指标列入统计调查范围。

在残疾预防方面,建立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工作制度。完善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强化对老年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明确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任务;并对儿童、老年人意外伤害致残防控专门提出要求。

亮点2

强化儿童康复救助服务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健全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康复需求。条例规定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至少设立一所专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标准设置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康复医学科或者康复站;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利用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资源设立残疾人康复场所,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在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康复方面,强化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推动康复与教育融合发展。

条例规定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在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范围内享受的康复服务,所需费用由财政支付;规定残疾人康复机构可以按照规定从事特殊教育,也可以依托本地特殊教育学校在康复机构内设立学前班、特殊教育班,并纳入学籍管理;明确普通中小学校应当接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探索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职业发展路径,支持有关方面帮助其实现庇护性就业;要求有关部门对居家康复的重度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上门提供教育、医疗等康复服务。

亮点3

保障措施更完善

在保障措施方面,条例完善各项补贴制度,推动制度衔接,切实减轻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经济负担。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或者给予购置补贴;要求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残疾人实行参保补贴;推动有关部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康复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费用及时支付。同时,还对相关从业人员在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照顾,对相关机构给予资金、设施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支持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等。

此外,条例还强化了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康复服务机构尤其是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康复效果,要求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资金的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