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济宁千年石刻密码(11) | 远古帝王图(下)

2024年02月27日08:46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嘉祥县,现纸纺镇武宅山村北的武氏祠,是建于公元2世纪东汉晚期的一处家族墓群石刻,存有大规模且保存完整的汉画像石群,雕刻精美、内涵丰富。武氏祠不仅是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世界艺术史上,还与西方帕特农神庙、蒙娜丽莎具有同等地位。

武氏家族墓地,在以前被统称为“武家林”,如今这组石刻建筑艺术珍品,作为文化遗存已被定名为:“武氏墓群石刻”,后世俗称“武氏祠”,其整体结构为:前首是狮子,后是石阙,然后是神道,通往诸墓。每座墓最前是墓碑、祭坛,其后为祠堂,最后是坟墓。

一起走进济宁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解锁这块见证了1800多年历史变迁的石头其中的“文明”密码。今日带您解密武梁祠西壁画像——远古帝王图。

远古帝王

武梁祠西壁画像第二层自右至左刻远古帝王:伏羲与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夏桀。

夏禹

【图像】

画面上的夏禹有短髭,身向右,但面朝左。头上冠呈三角形,似斗笠状,全身衣裳同前数人,左手向右平伸,手掌向上,右手平屈上抬,拿着一个短柄臿形农具。左侧隔栏上隶书题榜18字:“夏禹长于地理,脉泉知阴,随时设防,退为肉刑。”

【图义】

禹,夏后氏、姒姓,名文命或禹,史称大禹、帝禹,是继尧舜之后传说中古代有名的帝王。“大禹治水”的故事脍炙人口,很多古籍都有记载:

《庄子·天下》记载:“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州。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风,栉疾雨,置万国。”把他称作“大圣也”。

《韩非子·五蠹》也说:“禹之王天下也,手执耒臿,以民为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洪水漏,九州平,万民皆守其性。”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接受了舜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地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进乘车,在水中行进乘船,在泥沼中行进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进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孔子对大禹高度赞扬:“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致力乎沟洫。(《论语·泰伯》)这幅画像表现出夏禹平治洪水、为民谋利的形象。

大禹是中华文明史上伟大的治水英雄,他的“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风,栉疾雨”“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砥砺前进。我们要学习大禹精神为民谋福的远大志向、公而忘私的为民举善、调查研究的严谨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并努力把这种崇高精神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夏桀

【图像】

画面上夏桀处于正中,面朝右,右手弯曲握一似戈的兵器,扛到肩上。左手前伸,戴一前高后低冠,未戴冕旒。骑在两个女子身上。两女子一个面向右,一个面向左,皆双膝跪地,双手前伸,作将要匍匐状。左上角隶书题“夏桀”二字。

【图义】

桀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名叫履癸。此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力气极大,能把坚硬的鹿角折断,不用兵器就能和虎狼搏斗,样子十分英武,可是却办了许多坏事。

《尚书·汤誓》中记载着商汤伐桀时的誓词,历述了夏桀的罪恶。《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墨子》说桀是个很勇武的人,他能“生裂兕虎”,又很残暴,“指画杀人”。《竹书纪年》云:“桀命扁伐山民,山民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爱二人,女无子焉。”《后汉书·井丹传》记载“吾闻桀驾人车”,言此人残暴。正是这个暴君使四百年的夏朝失了国。

夏桀自己认为天下是他私家的财产,他是天下的主人,统治百姓是天理应该的。他常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饱受压迫的人们却指着太阳骂:“你这可恶的太阳,为什么还不早死呢?假如你能死去,哪怕我们和你一起死去也心甘情愿。”贤臣关龙逄对他谏诤,被他杀了头,给他做御膳官的伊尹劝他,他也不听,伊尹跑到汤那里去。暴君夏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还与有仍氏(位于今济宁)会合诸侯,攻灭有缗氏(位于今金乡)。因而激起夏民及周边各族人民的反抗,终于为商汤所灭,他出奔南巢而死。

远古帝王图生动地表现两种景象:伏羲女娲到尧舜禹等前九幅图像反映出古代圣王手执工具为民谋利,最后一幅夏桀这一暴君乘坐“人辇”奴役人民,使善与恶、贤与奸、美与丑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人们的爱和憎。同时也反映出了儒家的传统政治哲学,即围绕为政者如何进行统治的问题,形成了两种答案:一是人民心悦诚服于圣王的道德品质和超群才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的圣王,即悦服于“德”;一是人民无奈屈服于君主的暴力统治,如对桀、纣等暴君以及霸主型诸侯的臣服,即屈服于“力”。这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