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栾维娜)5月15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立项工作新闻发布会。
济宁市社科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其职责定位兼具政治性、学术性和社会性,既是意识形态的守护者、学术研究的组织者,也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是社科联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挖掘培育社科人才、推动学术发展,围绕中心大局、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在市社科规划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构建了以年度课题、专项课题、委托制课题“三位一体”的课题管理体系,创新实施了“1+N”重大应用对策联合攻关机制,共有212项课题获得立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先后获省、市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市社科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和“十个新突破”重大任务,科学编制课题指南,策划一批重大选题,统筹汇聚各领域人才智力资源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致力于出精品、出成果,切实发挥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引领作用,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目前,济宁市社科联已圆满完成选题征集、课题指南编制、课题申报、立项评审、网上公示等各环节工作,累计申报课题903个,确定立项课题277项,其中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15项,重点课题41项,合作专项课题75项,一般课题132项,委托制课题14项。课题申报数量比去年增长107%,立项数量增长30.7%,均创历史新高。具体来说,今年市社科规划项目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在课题研究工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为推进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研究合力,突出不同领域的研究特色,我们打破以往“孤军作战”的研究方式,联合相关部门首次设立合作专项课题,通过跨部门协作打破传统单一部门视角,研究选题更加贴合实际需求,高校、部门等研究资源联合合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已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协同攻关的“大社科”工作格局。比如,我们与济宁学院合作设立了“儒商文化与现代工商业文明研究专项”,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合作设立了“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专项”,与市教育局合作设立了“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究专项”等等。通过这些合作专项的引领,全市社科研究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申报数量实现大幅度增长。
二是在课题研究领域布局上实现新突破。济宁市社科联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继续实施重大应用对策课题研究,确定了“济宁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路径研究”等15个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立项数量比2024年增长150%。在推动研究合作机制方面,选择文化“两创”、低空经济等领域,采取高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方式,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攻关团队集中攻坚,研究配置力量进一步优化,“开放式研究”更加深入。在课题设置上,除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专题外,我们还设立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济宁实践、清廉济宁建设实践、档案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年度课题学科门类进一步细化,在经济学类、哲学类、文史类三大基础之上,又新增“管理类”“心理学类”课题,积极引导社科工作者开展研究。
三是在青年社科项目设置上实现新突破。济宁市社科联坚持“以项目育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理念,在市社科规划项目中专门设置青年项目,列出了10个研究方向的选题,鼓励全市40周岁以下的青年社科研究人员积极申报,并对入选济宁市青年社科人才库的申报人在专业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上取消限制,单独进行立项评审,全力为青年社科工作者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本年度青年项目申报26项,立项14项,立项率达53.8%,显著高于全类别项目平均立项率,充分体现对青年社科人才的政策倾斜与重点扶持。
为推进社科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市社科联将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水平,优化评审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在巩固思想政治引领、实施重大课题攻关、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管理有序、激励有效的规划课题研究工作格局,努力推出一批有应用决策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新篇章贡献社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