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为了大河之洲,山东打造了一个法律之盾

2023年06月03日15:38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赵君

5月30日,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条例》共8章52条,将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保护黄河三角洲,我省将有专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可依。

600多种植物构成了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每年有超过600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40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

黄河三角洲,万千泥沙沉积带来的年轻土地,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

保护黄河口湿地,离不开法治保障。今年4月1日起,中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国务院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序推进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减少油气开采、围垦养殖、港口航运等活动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法之名,守护大河之洲,山东积极行动。这次通过的《条例》,系统梳理当前我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围绕解决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同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

保护利用水资源——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河为该地区主要水源,水少沙多。从提出“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兼顾、集约使用、精打细算,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统筹生产用水”,到规定“加强黄河河道及其备用入海流路岸线管控”“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将再生水、雨水、苦咸水、矿井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再到对黄河三角洲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从事的活动予以明确,《条例》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了全面规范。

而在此之前,为了保护“黄河水”,山东沿黄九市已通过立法联合起来,制定了九件“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法规,努力打破区域空间距离和行政壁垒,建立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规则。这也是服务黄河战略全国首次流域协同立法。

提高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让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条例》专设一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规定。

比如,加强对本地植物资源、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条例》提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封育区。在封育区内,禁止砍柴、放牧、割草、毁苗以及其他毁坏植物资源和林地的行为”“支持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基地建设”等。

比如,《条例》要求,对急剧下降或者极度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和受到严重破坏的栖息地、天然集中分布区、破碎化的典型生态系统开展保护与修复,保障黄河三角洲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条例》还对黄河三角洲范围内危害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作了禁止性规定,禁止非法猎捕、杀害、采集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破坏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者原生地及其生存环境;使用非法工具或者非法方法猎捕其他野生动物;以电鱼、毒鱼、炸鱼等方式等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等等。

加强生态修复污染防治——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容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大且过程缓慢。《条例》对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作了重点规范。明确生态修复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遵循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并分别对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和生态补水、河口治理、农田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自然保护地建设、排污口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作了规范。

“建立健全黄河三角洲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黄河三角洲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按照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保障实施方案进行生态补水”“对本行政区域河道、湖泊的排污口开展排查整治”“在黄河三角洲依法开发油气资源以及其他地下资源,应当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不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诸多规定,筑牢了生态法治屏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有关方面、有关人员都要学深学透黄河保护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对照法律规定,厘清法律责任、落实法律责任,努力守护好这片大河之洲。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