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丨拉百姓呱 唠群众嗑

2023年05月28日09:13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邵方超

□ 邵方超

当前,大兴调查研究,有些同志走过一些地方,听了一些情况,材料拿回来不少,但最后捞到的干货不多,掌握情况若明若暗,总觉得隔了一层。究其原因,是身虽入、心难至,不会拉百姓呱、唠群众嗑,和基层干部群众对不上话,调研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调查研究,曾多次告诫我们,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这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能力。对于调研的重要性,很多同志思想上是重视的,认识上是清醒的,想调研,也愿调研;但往往一下到基层,选什么点、找什么人,看什么、聊什么,问题怎么切入、话题怎样延展,心里就没了谱、犯嘀咕。

常下去调研的同志都知道,基层朋友想反映的问题,想表达的意愿,甚至很多朴实的想法、点子,往往不会在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讲出来。能不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关键就看能不能与对方坐在一条板凳上,找到一个贴近实际的话题切口,能不能以随和谦逊的态度、朴实暖心的话语,来消除对方因陌生而产生的防备与局促。

换句话说,调研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忘记自己本来的身份。这一刻,就做一个普通的调查者、研究者,和被调研对象摊开手掌、平等交流、明亮对话。我们很多前辈下基层调研,来到田间地头像农民,走进企业车间像工人,甚至可以掌握几套话语体系,“以无厚入有间”,转换游刃有余。正是这样的“不违和”,才迅速拉近了距离,听到了无数真话、实话、贴心话。

说到底,调查研究是为了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除了态度的真诚、姿态的降低,对现场的感知与驾驭,对问题的认知与反应,透过诸多现象抓取本质的能力,同样重要。而这些,又无不需要丰富的积淀阅历、经验历练来支撑。

就拿农村来说,很多问题就隐藏在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中,我们如果听不懂村里的土话,体察不到百姓的情绪,不熟知当地的人情世故、习俗文化,就很难吹糠见米、摸到活鱼。去企业和人家聊天,如果对当前相关行业发展动态、技术升级方向、产业链条配套说不出个一二,就聊不到一个频道上,问不出真问题,也得不到真回答。

经验阅历并非天生所有,需要长期训练。而最好的训练办法,就是多下基层一线,多拜人民为师,多向能者求教,多向智者问策。去的次数多了,待的时间长了,有了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群众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熟知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看到的问题自然就会不一样,立场就会不一样,视角也会不一样。

可以说,当我们具备了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这样的调查研究才求真务实,才有价值、有意义。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