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 | 济宁市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2022年07月25日11:0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心融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心融)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党代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市政府新闻办策划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7月25日第一场邀请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济宁市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有关情况。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济宁市科技系统立足于“科技自立自强”总要求、总目标和总部署,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关键领域,集中资源力量,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新突破,力争为“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强劲动能。

今年上半年,围绕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济宁市科技局采取组建一个专班、盯紧一个目标、制定一套方案、建立一组台账的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节点、强化督导调度、做好对县指导、深入一线推进,重点实施了“五大计划”、“三大行动”,牵头推进全省唯一的“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示范工程,全力打造全省唯一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试点,参与组建全省唯一的科技、人才招引工作指挥部,成功纳入全省首批3个省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市之一,获批成立全省首家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区域中心,济宁市“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试点”典型经验作为全市唯一的《山东地方改革案例》报中央改革办,以全国第4、全省第1的进位幅度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在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中斩获全省第1,累计争取“政策项目资金”59项、居全市第5位。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服务企业、引领产业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先后6次荣获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1次荣获市干部队伍建设指挥部通报表扬,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任务指标高位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聚集各类资源,启动科研院所招引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科技局全面启动了大院大所招引工作,通过现场专题对接的模式,先后召开了6场大院大所招引现场会和3个产业领域专题对接会,共签约落地产业化项目32项,项目总研发投入突破5.5亿元,掀起了全域聚力招引“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的热潮,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高校院所38家。充分发挥好“两图谱三平台”的载体作用,依托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全市企业研发需求”“全国重点技术分布”两张图谱,共收集技术需求478项、发布技术成果2425项;加快推动“攀登企业”产学研合作,目前实现高层次、紧密合作的“攀登企业”达到435家。

创新机制体制,启动关键技术突破计划。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构建产业“1+N”协同创新体系。先期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个领域,分别由1个龙头企业牵头,聚集延展创新联盟、共同体、成果基地、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等N个产业链要素,协同开展行业技术攻关,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目前已成立济宁市高端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和产业技术联盟,储备“1+N ”体系重点攻关项目36项。在重大项目实施方面,牵头推进全省唯一的“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示范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创新重大技术“全球揭榜”,探索“赛马制”攻关模式,实行技术成熟度评价,以科技管理改革推进整体产业创新效能的突破。截至目前,已征集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重大技术27项,推荐申报省级科技项目79项。

加大政策激励,启动企业研发普及计划。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辅导力度,积极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考核激励办法,推动相关行业规上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以上。制定出台了《济宁市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引导全市规上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平台、组建研发队伍、开展研发活动,持续夯实研发基础,年内争取自建研发机构达到1000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

健全培育体系,启动高新企业倍增计划。构建“种子高企—准高企—高企”梯次培育体系,坚持深入调研,靠上服务,政策扶持,育引结合的方针,合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挖潜培育。目前,全市一期申报高企343家,申报数量较去年大幅提升;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7家,市县联动开展线上线下的业务培训30余次,受益范围覆盖800余家企业、3500余人次。有17家通过认定的轻资产高企招引落地,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积蓄了发展新动能。

拓宽引育渠道,启动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今年济宁市成立了科技、人才招引工作指挥部,发挥各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力量,统筹开展人才招引工作。科技部门进一步强化决策指导职能,持续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招引的政策环境。27人被推荐到科技部参评国家重点人才工程,17人入选省泰山人才项目答辩评审;3个项目入选省“外专双百”计划,数量居全省第5位。天意机械获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鑫隆管业获批全省第二批唯一一家省级院士工作站,良福制药续建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达到26家。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认定,共认定首批15家;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在前期61家的基础上,今年拟再认定“人才飞地”12家。扎实开展攀登企业“科技副总”选派工作,目前已选派139人。做强济宁市引智联盟,获批全省首家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区域中心。

强化基础研究,实施创新平台提级行动。全市科技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提升企业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水平。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创新中心;贝壳创新中心获批国家众创空间,产研院荣获“山东省产研院唯一优秀直属分院”,累计争取山东产研院资金支持3.05亿元,2个项目获“院长创新奖”,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深化“一区一业一所”体系建设,面向主导产业市县共建产业技术研究所达到15家,实现了县域创建全覆盖。

健全服务体系,实施成果转化提速行动。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曲阜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获批2022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目前全市拥有2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4个省级技术转移先进县。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我市1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居全省第5位。持续扩大“成果贷”覆盖面,上半年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备案金额达到8.66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较去年同期增长67%。

深化改革攻坚,实施科创效能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多领域“三争”工作取得突破。在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排名全国第51位,进位幅度全国第4位,全省第1位,成为济宁市获评创新型城市以来取得的最高位次和最大进位。入选全国“科创跟随城市”,成为全省位列榜单的6个地市之一。成功获批我市首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省今年获批的4家之一。8个项目获省科技股权投资推荐,数量居全省第2位。我市“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试点”、“强化‘四项举措’塑强科技引擎”、兖州区“2346”服务体系等一批典型经验获省级肯定;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益大新材料、硅科新材料等一批产业创新案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人民网”、山东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