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曹丽 通讯员 杨学义 袁莉)金乡县胡集镇坚持“党建引领、全城统筹、合力发展、共建共享”思路,以特色白梨瓜产业为抓手,通过跨村联建、成立片区党委,助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的共富新路径。
这里是胡集镇白梨瓜乡村振兴产业园,自2月份以来,这里的白梨瓜就陆续成熟上市,比普通品种早了一个多月,成为网红们每天争相打卡的地方。
金乡县胡集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袁阳:“2月10号,我们第一茬白梨瓜就上市了,较往年又提升了45天左右,上市时候最高价格每斤能达到25块钱一斤,每斤能提高7块钱。”
胡集镇白梨瓜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传统小而散的种植模式,制约了这一特色产业发展。
金乡县胡集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袁阳:“有的是有技术没钱,有钱的没技术,有技术有钱的没有土地,有土地有钱有技术的还没有经验。”
如何推动各资源要素高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2024年,胡集镇党委锚定“组织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目标,开展跨村联建。联合10个村党组织,搭建“1+1+N”片区党委组织架构,即1个片区党委、1个核心村党支部与N个参与村党支部,打破传统行政壁垒,统筹协调土地流转、项目招引、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并成立万亩白梨瓜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
金乡县胡集镇党委书记高广胜:“片区党委成立以后,我们整合资金1,450余万元,流转土地130余亩,建设20座日光暖棚,高标准展示棚建了两座。”
示范片区党委创新引入“合伙人”模式,广泛发布“招募令”,吸引“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家等5类人员加入,为白梨瓜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助力。
金乡县胡集镇白梨瓜乡村振兴片区党委书记孙海瑞:“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销售这一块,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些这方面的技术人才。”
刘海涛是当地甜瓜种植大户,有着20多年的种植经验,是当地有名的种瓜能手。高标准大棚建成后,片区党委邀请刘海涛加入合伙人,在他指导下,通过细化种植流程,引进新技术,白梨瓜上市时间大大提前。
金乡县胡集镇东风合作社负责人、胡集镇乡村振兴合伙人刘海涛:“一直我们在研究这个品牌,往品牌化发展,在这里边和种棚的这些农户相互传达(种植技术)。”
金乡县胡集镇白梨瓜乡村振兴片区党委书记孙海瑞:“这个膜就是叫铝光反射膜,它可以有效提高大棚的温度,同时,可以利用它的反光作用,使白梨瓜全方位的吸收阳光。原来技术一般上市的时候在3月底4月初,通过我们现在的高新技术,可以提前一个月上市,价格比原来要高5-10元每斤。”
同时,依托合伙人资源优势,片区党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动特色农产品走进各大型商超,并激活“电商+实体”双通道,成立26个直播账号,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矩阵。目前,示范区内白梨瓜亩产8000—10000斤,亩净收入3万—5万元,亩均收益增长25.6%。
金乡县胡集镇白梨瓜乡村振兴片区党委书记孙海瑞:“我们建立了从种苗培育到冷链配送的完整产业链,使得我们的胡集白梨瓜,通过电商平台两小时就能直达济宁市区的所有商超。”
金乡县胡集镇党委书记高广胜:“目前,我们这个暖棚基地是金乡县最大的日光暖棚基地,辐射5,032户种瓜群众,大约1.5万人都能从这里受益。”
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目前,园区内2个示范片区已形成“合作社+蔬果基地+农户”“白梨瓜+文旅”等特色模式。预计2025年,在示范片区带动下,片区产业园及周边种植户产值将突破3.7亿元。
金乡县胡集镇党委书记高广胜:“我们正在编制乡村振兴片区建设规范,把组织联建、产业联动、设施联用等12项创新举措标准化,形成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将成功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经验,推广至其他片区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