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孔月兰 通讯员 何庆哲 程渠)近年来,汶上县以党建联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村企联建”乡村振兴模式,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汇聚,推动村企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走出一条村企“双向奔赴”乡村振兴新路径。
眼下,在汶上县郭仓镇这处食用菌种植基地,黑皮鸡枞菌正进入采摘高峰期。
村民姬长青:“有了这个大棚之后,不用再出门打工了,在跟前(家门口)就能挣点钱了,还不耽搁家里的事,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
这处占地60多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废弃窑厂。为盘活村庄闲置资源,近年来,汶上县郭仓镇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成立了花果夏庄、古韵李官两个片区党委,通过组织联建来带动产业共同发展。
汶上县郭仓镇党委副书记高文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覆盖18个村,由片区党委牵头,整合各村土地、资金、项目等多种资源,开展村企结队联建,探索‘企业+村集体’、‘企业+农户’等多元合作模式,真正让农户受益、集体得利、企业盈利。”
按照“村企联建”模式,李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全面梳理黄庄村、徐堂村现有土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引来一家企业投资,联合打造食用菌种植基地。
山东凯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凯:“建设4个标准鸡枞菌种植大棚,两个配套冷库和4个配套车间,效益一个大棚年产量高达25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汶上县郭仓镇古韵李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委员、黄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龙:“我们村里和企业签订了租赁合同,每年给咱村集体增收7万多块钱,再一个,通过‘村企联建’的模式,也增加了咱附近村民就业的一个渠道,现在我们村也得有20多个人在里边就业。”
山东凯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凯:“我们还有二期项目,再建两个高标准自动化鸡枞菌标准大棚,这个项目完成之后,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
“村企联建”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在郭仓镇任仓村村民尹红梅的黄瓜大棚里,企业技术人员正在为她讲解黄瓜苗种植技术。
汶上县郭仓镇任仓村村民尹红梅:“这两棚黄瓜才种了两三天,一般有点啥症状的时候吧,企业方面的技术员来给指导,有点啥问题都过来。”
汶上县郭仓镇万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兆龙:“周边村民没事也来(园区)学习。有的时候给他们帮忙卖菜,把他们的菜可以一块统一销售出去。”
去年,花果夏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整合片区内扶持资金60余万元,与当地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了集种植、销售、储藏、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汶上县郭仓镇万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兆龙:“现在是9个棚,6个棚的茄子,3个棚的辣椒,一个棚卖到60万左右。”
目前,园区主要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带动周边村庄6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汶上县郭仓镇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振纲:“咱光租金就是达到20多万元,况且通过(与)企业联建,每年村集体有6%的投资分红,也增加了咱群众的就业率。”
截至目前,汶上县通过“村企联建”,组织107个行政村与91家企业开展联建共建,发展产业项目45个,为村集体增收600万元,带动就业4000余人,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的乡村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