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首页 -> 党建 -> 列表
济宁党建 | 泗水:“党建链”引领“产业链” 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2024-12-31 16:2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孟凡建 朱安宁 郑发 陈景晗 王淑琪)甘薯产业是泗水县的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甘薯产业发展模式,抓示范带全域,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推动甘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东野甘薯育苗基地,农户们正在大棚里排种育苗。

种植大户庞玉海:“目前,我们一个大棚排种是12000斤,一个棚出苗量80万株。种苗长势很好,销量也很好,我们2024年种苗的销量在1.2亿株以上,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

庞玉海是圣水峪镇东野村甘薯种植大户,有近十年的甘薯种植经验,是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为发挥好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在东野村党支部推动下,2018年,以种植大户庞玉海为龙头,东野村成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甘薯育苗、种植、技术指导、回收及销售一体化运作。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下,东野村甘薯产业迅速扩大,每年培育脱毒育苗1.2亿株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3万元。

泗水县圣水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茂武:“在东野村的带动下,周边各村也开始发展脱毒甘薯育苗,但是当时没有统一的苗,提供给农户,村里和收购的商户也是单个对接,存在信息差,所以导致各村发展不平衡,有高有低。”

为推动各村抱团发展,形成合力,2023年,圣水峪镇以东野村为核心村,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连、人口适中、资源共享原则,联合11个行政村,成立“圣地薯香”乡村振兴示范区片区党委。

泗水县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刘斌:“以‘片区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组织培训、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还有标准化生产,再加上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服务,实现了质量优化、规模膨胀、效益提高的多重效果。”

种植大户庞玉海:“本来地瓜苗的销售每年都很紧张,我们从外边调苗子,现在我们自己片区里面调苗子就可以了,我们育的苗子放心,种植户也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片区内有合作社70余家,今年以来,新增甘薯育苗大棚100余个,总数增至343个,可培育甘薯苗2亿株,年产鲜食甘薯达4000万斤,带动就业500余人,片区内11个村平均集体收入达30.9万元,人均年可收入2万余元。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庞兴俊:“(周边这些村)都带动起来了,我们片区都共同去做(甘薯产业),所以产量越来越高,育苗量也越来越大,我们村富了,带动大家共同富裕了才算富。”

为延伸甘薯产业链,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片区党委牵线搭桥,招引鲁源食品、苏州山娃2家甘薯深加工企业入驻片区。

泗水县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刘斌:“企业入驻后,我们先后培育了‘华运鲁源’甘薯食品、‘虎咬瓜’甘薯品牌店等多家国内知名的甘薯品牌,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得到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片区还推动甘薯产业与农耕研学、文化创意、旅游节庆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连续五年举办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全国甘薯产业大会。2023年成功举办泗水首届地瓜节暨薯乐嘉年华旅游节,示范片区年接待各类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泗水县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刘斌:“将继续聚焦甘薯全产业链这一发展方向,新建西仲都智能化甘薯存储项目、东野地瓜存储窖项目,容纳甘薯达7000余吨,依托华运鲁源甘薯加工等企业,引进甘薯深加工设备及技术,实现甘薯加工产品的多样化、高端化,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