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孔月兰 通讯员 苏强 王彤)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曾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落。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推进土地流转、做活土地文章,通过“村企联建”、“跨村联建”等方式,破解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制约,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了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眼下,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在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的实验田里,农户正在忙着播种小麦。与普通小麦不同,这里进行的是小麦良种繁育。
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纪委书记、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姜福田:“咱管口片区一半以上的土地用于育种,育种与正常种植小麦相比,育种户每亩可增加收入80元以上。”
近年来,管口新村与一家种业公司合作,牵手20多位国家级育种专家,共培育小麦新品种7种,发展良种繁育基地1300亩,仅良种繁育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而在几年前,管口新村还是一个增收缓慢的传统农业村落。
兖州区漕河镇人大副主席、管口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义:“当时,我们管口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
为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2017年,管口新村在新一届两委成员带领下,成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村里以集体资产入股,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两年时间,管口新村流转土地1300多亩,而随着规模扩张,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纪委书记、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姜福田:“(当时)我们村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产业发展也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为破解农业发展短板制约,2022年,管口新村借助当地开展的“村企联建”政策支持,与一家种业公司合作,成立农业综合体孵化中心,发展制种育种产业。
麦香田园农业综合体孵化中心联合育种实验室主任宋明珠:“我们孵化中心建成了分子育种实验室、谷物品质检测实验室、种子健康实验室和种质资源库,可以实现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研发以及品质检测。”
兖州区漕河镇人大副主席、管口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义:“通过与农业专家技术团队合作,学习新的农业技术,选育优良的种子,实现了从商品粮种植向小麦良种繁育转变。”
依托现代农业育种技术,目前,管口新村联合周边11个村,发展推广小麦新品种育种面积一万多亩,形成了集小麦制种、种植、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纪委书记、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姜福田:“我们还培育了‘麦香田园’管口品牌,积极与益海嘉里、今麦郎、白象等一批知名企业合作,签订合作订单,推动村集体增收,最大程度发挥村企联建、产业协同的发展新格局。”
借助管口新村“村企联建”示范带动,当地还以管口新村为核心,开展“跨村联建”,联合周边9村庄建设了管口片区,并成立合作社产业联盟,规划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葡萄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等“一园六区”万亩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拓展。
兖州区漕河镇人大副主席、管口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义:“通过这种方式,各村年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2023年,管口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9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业现代化载体,构建完整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