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 汶上县:打造农村垃圾分类新时尚“汶上模式”

2022年09月29日16:36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村头沟渠的垃圾没有了,田间地头的塑料袋不见了,现在也知道垃圾怎么分类了,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说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带来的环境变化,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孔新村村民深有感触。9月27日,记者来到汶上县白石镇孔新村发现,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孔新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在孔新村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分拣员驾驶着垃圾分类三轮车,正挨家挨户地将门前一灰一绿两个垃圾桶的垃圾进行分拣。据汶上县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样通过培训上岗的分拣员每村都有一个,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定时收集垃圾,还要在收集过程中给村民做好演示示范,指导村民将垃圾按照“可堆肥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到灰蓝两个垃圾桶,然后再由分拣员按照“可堆肥”“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分拣。

这是汶上县正在推广使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两次四分法”,这种分类方法,从老百姓生活习惯和认知水平实际出发,简单易行,农民不用在分类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因而更加接地气,农民易于接受,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可腐生活垃圾、秸秆杂草、枯枝落叶等有机垃圾采用拥有专利技术的‘可腐垃圾+微生物菌种’发酵的工艺,经过堆肥、制肥处理,形成氮磷钾含量高,适合做蔬菜瓜果肥料的有机肥,每天处理的易腐垃圾可达1吨。”白石镇资源利用站负责人蒋杰峰告诉记者,这种方法不仅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出肥率高,而且市场销售前景乐观,可有效实现农村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发展农村绿色循环经济。

据汶上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汶上县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农村垃圾中转站2处,资源化利用站4处,配置垃圾转运车80余辆,户用分类桶10000余只,采取“固定+兼职”的模式,建立农村垃圾治理和分类工作队伍,现有专职农村环卫保洁员1700余人,兼职垃圾分类分拣员100余人,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垃圾减量率可以达到25%,实现了垃圾“真分类、真减量、真处理、可利用”。

自2020年以来,汶上县住建局通过对农村垃圾分类全链条的改革创新,逐步探索出了符合汶上县农村实际、简单易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汶上模式”。2021年,汶上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作为“区县农村典型案例”被省住建厅在全省进行推广,今年上半年在济宁市的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暗访考评中汶上县均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成绩。

如今,踏着秋日的阳光走在汶上县广袤的农村大地,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乡村画面随处可见、马路旁一个个垃圾分类亭和周围的景观树木融为一体,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