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2019年11月14日19:4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苗群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苗群)据资料显示,济宁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7万,占户籍总人数的19%。有这么多老年人,养老自然就成了大家关心的大事。近些年,为了解决城乡养老问题,市民政局和各县市区都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有些做法甚至还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亮点,那这些工作的效果如何?昨晚的《问政济宁》就曝光了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邹城是全省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农村互助养老院是邹城农村养老的创新举措之一。据媒体报道,2015年邹城市建起了100多个农村互助养老院。位于邹城市东部山区的张庄镇投入近300余万元,建立了12个能为老人提供就餐住宿和文化娱乐等照料服务的互助养老院。其中,镇里投入6万元,将大律村闲置的面积约600余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地改造成养老院。

11月10日,记者来到媒体曾经报道过的大律村村委会,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老人进行活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互助养老院的确是在这里,但是后来撤除了,搬到了不远处的卫生室院内。

随后记者来到了工作人员所说的卫生室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十来间房,每个房间门口都挂着“张庄镇卫生院大律门诊部”的牌子,其中标有内科门诊和药房的两间房便是村委会工作人员所说的地点。

老人告诉记者,2014年张庄镇投入资金将当时大律村闲置的约600余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地改造成了互助养老院,很多老人都住了进去,但后来,因为工作人员不能提供水电、暖气的服务,有不少老人又陆陆续续搬回了家。

媒体报道中,当时在张庄镇老崖头村互助养老院里,棋牌室和休息室娱乐的老人很多。老人们表示:“到了冬天,很多老人都愿意到养老院里来,这里除了水电都免费之外,还有暖气。”

可是据记者调查,老崖头村互助养老院只是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住所,生活起居无人问津,更谈不上相应的设施及服务。

城市养老设施不足,也是近几年民政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2018年8月,济宁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出台了《济宁市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提出:“新建居住小区要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建成的小区和老旧居住区也要开辟养老服务设施”。

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呢?11月8日上午,记者分别来到了位于高新区的红星一号和皇营东郡小区,对这两处新建小区养老设施的配建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

红星一号、皇营东郡的销售服务人员都表示,带有养老配套设施的,只有高端盘有,这边现在没有。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兖州区的在售新建小区惠民瑞马世家,以购房的名义咨询该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得到的答案也是“没有”。

《济宁市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提出,老旧居住区配置养老设施工作应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那么,老旧小区的养老设施配置工作,又是什么情况呢?

洸河花园物业工作人员说小区内没有养老设施,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在都市花园小区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针对养老设施配建的问题,记者咨询了济宁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新建小区养老设施配备率都不高,而且小区配建也不是民政部门一家能管的,涉及住建、自然资源规划,财政等部门,要联合推进。

邹城市民政局的负责人表示,邹城目前是182家互助养老院,分布在835个行政农村,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村级主体,2013年开始建设,建设期间省市各级财政有一部分建设补助,运营的补助每人每年按床位补助500元,后期运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后续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看到片中村里的这种情况,还是感到非常痛心,也是民政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回去之后要举一反三,立即整改,挤占的退出来,功能不完善的继续完善。

济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广德表示,2017年济宁市已经申报成功了全国居家养老示范城市,但目前有些农村互助养老院功能被挤占,没能达到意想的效果,感觉到心里很惭愧。这其中监管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城市养老来说,存在着很明显的规而不建,建而不交,交而不用的问题,下一步要按照规定,在新建小区要按照每百户40平方,老旧小区20平方来配建相对应的养老设施。

(未经书面授权,本文严禁任何媒体转载)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