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新

2020年11月05日17:1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和程传新先生断断续续交往已经将近有26年的时光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的小说经常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作家报》等各大报刊发表,在济宁文坛引起过不小的轰动。那个时候他就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感觉》。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酷练书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就与济宁的青年书法家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孔孟之乡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那次展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近年来的行草书,用笔劲健爽利,线条把握的也到位,能靠靠笔势的衔接来贯气,不温不火,又非常灵动,这使他作品中的气息有了变化。

在艺术的道路上,程传新先生书画兼修,他的画就像孔孚先生的山水诗具有“简”、“远”,“无”的特点。所谓“简”,程传新的画删繁就简,大部分用简笔,他画的《荷塘清趣》,寥寥数笔,神韵全出,把夏日的荷塘,两尾小鱼嘻戏的场景刻画的活灵活现。游向荷叶的深处。所谓“远”,指的他画的淡远,就是在整个画面上务求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他画的清河边的鹭鸶,三个鹭鸶姿态各异,亭亭玉立,没有多余的参照物,在秋天的小溪边在凝望着什么,淡淡的雾、淡淡的忧伤,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幅画的确能摇荡人的情怀,让读到画的人与画家产生美的共鸣。所谓“无”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至高境界,他画的《梅花》,若有若无,笔墨高古而意味清新,充满静思的意味,禅定的神韵,仿佛这株老梅,在等待一场姗姗来迟的雪与她约会。

程传新画画和写字一样,没负担,他轻松的去画。他画的玉兰,生机盎然,让人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最近去他的办公室看到他画的四幅屏,第一幅紫藤,虬枝缠绕,画出了春天的一片生机,一片片新叶生发出来; 他画的冬天的腊梅,几个花骨朵灿灿的开着,使人联想到了不畏严寒傲然屹立的独立品格。无论是春天的玉兰,炎夏中的荷莲,秋日的菊花,傲霜的寒梅,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窥见他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热爱。他笔下的这些花木无不简括数笔,写其大意,但笔力内敛,墨线苍劲,构图随机而发,顾盼呼应,自出机杼,韵味隽永,耐人寻味。他的画灵秀并不纤弱,含蓄而不浮躁,清新而不时髦,这样的画风,是和的作为作家的和他作为书法家的修养分不开的。书法线条的质感在画面中的运用,文学韵致在画面里的彰显,画形写心,画外之韵,彰显了他作为文人的修为。

写字画画之余,程传新还写出了《中国书画市场厚今薄古现象成因探析》、《由拍卖市场看名家字画的增值趋势》等多篇论文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其中《艺术的记忆》一文还获得中国报刊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2年中国报刊协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他题写书名的《中国当代名画家作品珍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他的书法作品作为礼品被世界金融巨头罗杰斯收藏,并在中央二台新闻播出。他对艺术对多年沉浸其间,不能自拔,如此专注和痴迷,的确令令人佩服。前些年几乎每个礼拜天,他都要到太白楼上,和相力馆长相互砥砺,赏画谈艺,成为他从艺之路上重要的一个记录和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程传新先生不烟不酒,更不劝别人喝酒抽烟。他守时守律,向真、向善、向美, 把名利看得很淡。无论对朋友还是对向他求教的学生,他都谦恭执着,会毫不保留把自己的学书心得传授给学生们。他对书画艺术始终如一的热情,对艺术的痴迷构成了这样的品格。特别是近几年,他积极参与书法公益活动。2017年,由济宁市书协和济宁银行联合主办的国学文化书法公益大课堂正式开课。除济宁银行员工积极报名参加外,还吸引了社会各界喜欢书法的朋友前来学习交流。至今已举办了三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他常常告诉学员们“练书法,一个是悟性,一个是勤奋,如果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是练不好书法的。而光是苦练也行不通,临帖学习不能拘泥于死搬,要善于琢磨名家名帖,探求它们的规律、特点,重在感悟,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为自己所用。”

多年来,他不把书画的商品价值作为追求的目标,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虔诚,把献身艺术作为人生价值的取向,默默耕耘培植艺术的土壤,特别是不遗余力培养后学,更是我对他由衷敬佩和赞美!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对他的书画作品有更多的品味和赏爱。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