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新农人,收入多五六千!这里800亩牛蒡喜获丰收

2021年11月24日11:24  来源:齐鲁晚报

眼下,正是牛蒡收获期,在石桥镇陆桥村800亩牛蒡种植基地内,特色牛蒡喜获丰收,农田里到处是一派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在种植基地路边,记者看到地头停满了拉牛蒡的车辆,工人们正在将牛蒡装车,准备发往外市。

每亩收获7000斤

用工量增至100人

这几日,陆桥村党支部书记陆开学每天天不亮就要到村东头的地里去瞧瞧,一待就是小半天。原来,陆桥村去年流转的800亩土地今年春天全部种上了牛蒡。如今丰收在望,这个原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村庄,搭上了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牛蒡产业“快车”。

跟随陆开学的脚步,记者来到了牛蒡种植基地,见到了负责牛蒡种植的兰陵县多福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可忠,这位面色黝黑的山东汉子从今年开春土地开垦后就来到了陆桥村。

“牛蒡大约有10个月的生长期,从今年3月份种植,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不能落下。”有20余年牛蒡种植经验的张可忠告诉记者,种牛蒡的时候是机械化打孔,挖牛蒡依靠牛蒡收获机,现在地里已经有6台牛蒡收获机,每台收获机后面紧随10名工人,每台收获机每天大约能收获5亩土地的牛蒡,从本月月初开始,牛蒡收获机每天不停歇工作,已经收获了100多亩的牛蒡,剩余的牛蒡还要20余天才能收获完。

“天气逐渐转凉,为了保证牛蒡的品质,我们要加快速度,增加4台收获机,用工量也会增加到100人。”顺着张可忠的目光,记者看到农田里五六十位工人正收着牛蒡,一排排牛蒡收获机驶过,后面紧随着工人将牛蒡收获机犁出的牛蒡叶砍下,将牛蒡从地里一根根拔出,这些牛蒡呈黄褐色,每根长约70厘米,粗的直径有七八厘米,细的也有三四厘米。他们将这些牛蒡扎捆放在一边,随后就有数名工人就将这些牛蒡捋齐,然后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三轮车上。再将一捆捆打包好的牛蒡装上货车,将于当天晚上运往张可忠在临沂兰陵县的加工厂。

“每亩能收获6500-7000斤,预计能收获2000吨。”张可忠告诉记者,牛蒡也不是哪里种都可以的,最好是沙土地,还不能太涝。这片地正好挨着泗河,土壤稀疏,很适合种牛蒡。牛蒡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纤维素、铁、菊糖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我们都是自己加工,出口日本和韩国,可以加工成牛蒡茶、牛蒡酱,也可以炒着吃、炖着吃,营养价值非常高。”

每天收入100元

明年歇茬种小麦

2020年9月份,陆桥村村两委经过反复考察,选择将村民和村集体土地800余亩流转给临沂一家专业种植合作社,用于种植牛蒡,每年每亩土地流转收益1200元,高于以往普通流转800元的收入。陆开学告诉记者,除了土地流转收益,牛蒡种植过程中,除草、施肥、收获时均需要劳动力,大多也由村民提供劳务,参加劳务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和劳务两项收入。

村民闫成丽家里的5亩土地去年就流转给这家合作社种植牛蒡,每年的土地流转收入不仅让她有了固定收入保障,还让她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每天早晨6点,她就来到地里收获牛蒡。“一捆能捆十几根牛蒡,装满三大货车就能下班了。”在陆桥村没有种植牛蒡前,闫成丽一直在工地上拌石灰,一天的收入也有100元左右。

“干建筑虽然挣得多一些,但费力气,还要跑到市区,在这里一天100元,当天结清,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挺好!”通过在牛蒡种植田干活,她一年仅劳务收入就有五六千元,给家庭增加了不少收入。“我们几个都50多岁了,出去务工也不好找活了,而且挣得不一定有这多,在家门口干活也省心、方便!”村民郑久英补充说,春天打药、锄草、接水管,每年至少要忙活两个多月。

陆开学告诉记者,陆桥村和种植合作社一次性签订了3年的土地流转协议,第一年土地流转收益已发放给了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收益,每年的田间管理费也能为村集体收入几万块钱。“明年种小麦,歇歇茬养土地,后年接着种植牛蒡。”陆开学说,下一步,陆桥村将继续推进该土地流转模式,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邓超 通讯员 武海涛)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