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斌花鸟画赏析:坚守传统 以形写神 自成一格

2017年10月19日16:34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朱万章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在当下花鸟画坛,充斥着一股潮流:一味追求制作性与装饰性。不仅仅在花鸟画坛,在人物画、山水画中,也有蔓延的趋势。制作性与装饰性的画风,强化了花鸟画的技术含量,满足了最广大受众的普遍需求,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那就是:消减了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淡化了花鸟画一以贯之的人文内涵。在新生代的花鸟画家中,这种画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过,感到欣慰的是,在时风流韵之下,总有不少画家能坚守传统的绘画理念,在写实与写意中找到一个切合点,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主流美术圈之外,一直默默无闻笔耕不辍的花鸟画家黄凤斌便是一例。

黄凤斌早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在教学与创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域。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班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荣宝斋画院的各种高研班或提高班深造,在花鸟画和山水画方面用力甚勤。他虚心求教于师友,力求在画艺与眼界方面走出早年从事美术教育所形成的固有模式。山水画方面,他师从龙瑞、程大利、张复兴、范扬、崔晓东等,花鸟画方面则师从孔端甫、杨象宪、郭石夫诸家。在其画艺中,尤以花鸟画可圈可点。

从黄凤斌花鸟画风看,其风格仍然属于传统一路。既有京派画家如齐白石、李苦禅等人老辣的韵味,也有海派画家如赵之谦、吴昌硕、诸乐三等人兼具文人与世俗的格调。从其用笔、气韵及其题材看,黄凤斌工写结合,题材广泛,体现其深厚的画学功底。他所绘牡丹、墨竹、梅花、小雀、荷花、菊花、仙鹤、玉兰花、虾蟹、公鸡、紫藤、松树、寿桃、雄鹰等,均以写意为主,形神皆备,雅俗共赏。黄凤斌曾与笔者合作《藤蔓葫芦》一画,我写葫芦,而黄凤斌写枯藤。他以枯笔浓墨,寥寥数笔,即将秋天中迎风飘逸的金黄葫芦在瓜架下的状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苍劲之感。

黄凤斌的花鸟画,不拘于一家一法之程式,不求工,也不求大写意,只在随心所欲的状态下写各种花卉禽鸟,因而,他所表现在绢素上的花鸟,自有一种迥别于他人的风神。以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来写眼中的花鸟,写生与写意相结合,以形写神,在传统笔墨中融合现代绘画语言。正是这样的创作状态,使黄凤斌在文人画与世俗画中找到一种切入点,长期游离于二者之间。所以,在朋友圈中,在一定范围的收藏界中,他的花鸟总能受到不少人的追捧。我想,这是与其一向坚守传统的创作理念,不媚时,也不跟风的品格分不开的。

 记得明代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家徐渭(1521—1593)在讲到写意花鸟画时曾说:“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怡性弄情,工而入逸”。现在看黄凤斌的花鸟画,虽然不能说与徐渭所言之“逸品”花鸟画相吻合,至少可看出正在向此境界靠拢。

在当下一味追逐装饰性与制作性的花鸟画潮流中,黄凤斌能固守的一方乐土,不啻为花鸟画界树立了另一种标杆。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黄凤斌的花鸟画,随着其生活阅历的增加与眼界的进一步扩展,必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在学术界和书画收藏界,也将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同。

(作者: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