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厂:一壶一乾坤 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开枝散叶

2021年01月22日09:32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杜倩 郑州

“从业20多年,虽然中间有过挫折,但现在我依然想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有义务和责任发扬传承内画非遗文化。”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画代表性传承人丁新厂坚定地说。1月21日,记者走进丁新厂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这笔尖上的魅力。

内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发源于清乾隆、嘉庆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国初期,最早的载体是鼻烟壶。“很多人都觉得在鼻烟壶内作画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么小的作画空间,该如何下笔。”丁新厂当初就带着这份好奇开始学习内画,没想到一画就是21年。

“当时还是一名美术生,有一年暑假偶然接触到内画,觉得很神奇。内画顾名思义就是在物体内部作画,所以要求我们需要反手作画,这对于刚接触这一行的我来说很困难。”回想起当年,丁新厂还是记忆犹新,当时适应反手作画这一过程就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累是肯定累,但是因为热爱,我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丁新厂说。

随着丁新厂刻苦训练以及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在2006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光明先生为师,潜心学艺。师傅的谆谆教诲和耐心指导,让他对内画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

今年41岁的丁新厂仍然每天作画长达10多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上就窝在工作室潜心创作。一支笔尖内弯的细瘦毛笔伸进不足2厘米长的鼻烟壶内,笔尖反复在内部“翩翩起舞”,大约十余分钟,一幅密林翠竹便呈现在鼻烟壶的内壁上。也正是因为丁新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练习,才能做到把看起来并不容易的内画鼻烟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丁新厂创作的内画鼻烟壶《竹子小品》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金奖。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慢慢的,丁新厂在当地甚至全省有了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求得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除了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没人买过我的内画鼻烟壶,其余的省市都有人前来购买。”说到这里,丁新厂满脸骄傲。

在丁新厂看来,创作内画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行业,但里面的一笔一画都有讲究,对于一些大件作品,有时都要用上一两个月才能完工。“因为内画创作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加上受市场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内画从业者急剧减少,从数万人锐减到几百人。”丁新厂说,看着身边的同行们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不再做这一行的时候,自己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

2014年,丁新厂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也从这一年开始,丁新厂开始考虑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这门特有的传统工艺。近年来,丁新厂开始走进学校和社区,积极致力于内画艺术的普及与推广。为了更好地宣传内画艺术,他开始探索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传播内画文化。

“现在每周都会去学校代课,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喜欢上内画,自己也有40多名学生和一位亲传徒弟。”每个周末都有学生到丁新厂工作室让他亲自指点。丁新厂说,这些学生就是未来,也是内画艺术的希望,他们的努力刻苦,自己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现在,丁新厂9岁的女儿每天完成作业后,也会跟着爸爸学习内画。“在小小鼻烟壶内作画题字难度极大,一个线条都要琢磨两个月,靠的是坚持。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应该传承下去,开枝散叶。”丁新厂说。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