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清平为书法爱好者支招 畅谈隶书创作心得

2020年06月29日16:09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丁健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丁健)王清平先生是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的入展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隶书见长,尤以深研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颇有心得,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观其篆隶近作,既有雄强浑穆之气象,又有意态潇洒之奇逸,刚中带柔,气象堂皇,尤其近年伊秉绶书法取舍方面,融会贯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风貌。

王清平近年师事张羽翔先生以来,越发潜心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书法的修行者。其书以伊为基,广收并蓄,于大篆、汉碑、墓志盖、简帛书、魏碑等广泛涉猎,大胆融入,做到与伊书和而能离,书风沉雄朴茂,又时具风雅之态。数十年的钻研、修为和磨砺,他找到了自己的取法对象与突破方向,同时也有了对书法当随时代的更深入思考,将书法的发展置于一个更高远、更宏阔的视野与系统下努力践行。

在遍涉诸体的同时,隶书一直是王清平最关注和钟爱的书体,多年的摸爬滚打,也逐渐形成了他的隶书观。在具体的书法学习过程中,王清平为大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并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梳理:

首先,古人书写过程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挥洒,这种挥洒和我们吃饭说话一样自然生动。但是,自然书写的背后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艺术规律在支撑并相互制约,隶书的创作要把握好隶书古朴大方的审美基调,如果我们对古代隶书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共鸣,会导致我们的隶书创作与古朴大方的秦汉隶书精神渐行渐远。

其次,任何一门艺术或技术都必须建立在高度纯熟的技术基础之上,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所谓“技近乎道”。具体到书法技术层面的处理,包括用笔的方法、结字的规律、章法的处理,看似洒脱实则极其讲究。对书法技巧进行深入持续性的分析和尝试,研究书法本体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演变轨迹等问题,才能实现法立而道生。隶书的创作中要做到正本清源,在共性风格上努力做到松而厚,古而逸,雄而藏,建立基础性高格调后再根据个人审美进行个性化表达。当然,隶书创作既要注重皮相上的风格演绎更要注重对隶书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近几年,我专注于伊秉绶隶书的取法,在具体创作中以伊秉绶和汉碑为基础,略微融入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篆隶书和秦汉印章的元素,使得我的隶书创作稍具新意。

再次,书法历史演变是经过集体相对无意识推进-集体完善-法备体僵-强化主体意识风格个人化的一个艺术发展规律,隶书的发展同样也绕不开这个规律。我们也应该以古人为镜,溯源知流,梳理隶书演变的轨迹以及历代隶书风格的得失,做到知己知彼。

把握好以上三点,经过一代人或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我们的隶书创作才有实现与古人平等对话的可能。

以上三点心得体会,是王清平近年来书法创作与探索的思考结晶。希望他的这些经验、观点,能为更多的书法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为书法艺术的提高、发展与繁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清平, 1976年生,现师从张羽翔先生,系中国致公党画院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潍坊致公党书画院副院长、潍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奎文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潍州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市青年美术家理事。

入展:

中国书协《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协《全国第四届隶书展》

中国美协《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

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册页展》入围

山东省书协《山东省第六届青年书法展》

山东省书协《三强杯山东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

获奖:

西泠印社《首届全国楹联书法展》金奖

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南戴河首届荷花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山东省书协《山东省邢侗杯临书大展》三等奖

广东省书协《康有为杯全国书法家作品评展》二等奖

北京书协、北京电视台《首届双鹤杯全国书法电视大赛》二等奖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