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非遗戏曲山头花鼓戏唱到邹城百姓心坎儿里

2019年09月29日09:2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长青 盛超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长青  盛超)“东山头是个好地方,未来发展有希望。乡村振兴政策好,二十字方针定方向。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们昂首阔步奔向前方……”孟庆贵、孟繁滨父子二人,一人腰背花鼓、一人手持梆子,一唱一和,一出精彩的新编山头花鼓戏《乡村振兴政策好》正在上演。

9月26日下午,在孟子墓所在地的邹城市山头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头花鼓戏首次“古戏新唱”,正在举办迎国庆汇报演出。早知道消息的周边400余名群众,将东山头村文化大院挤了个满满当当。“已经50年没有听到过了,很亲切,还有小时候那个味儿,听说又要演花鼓戏,老早就盼着这一天了!”邻村凰翥村76岁的王书申说。

9个节目,以新编花鼓戏为主,除了《乡村振兴政策好》,还有歌唱党的扶贫政策的《修房子》,宣传移风易俗工作的《婚礼新风》,以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孟子》等。本次演出,也有一些传统剧目《梁祝》《玉环记》等。新老艺人联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乡村文化盛宴。

“可算是唱到咱老百姓心里去了,大伙也知道浪费不好,就是有点抹不开面子。红白事大操大办,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风气必须得改了。”年底正要娶儿媳的西山头村民孟昭双,对《婚礼新风》这出戏举双手赞成,“哎——铺张浪费害处大,谁再这样谁犯傻。拿钱投资去创业,发家致富顶呱呱。”意犹未尽的孟昭双,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

据了解,本次国庆演出,是“山头花鼓戏”继5月6日在中断50余年、首次演出后,今年以来的第二次正式演出。“山头花鼓戏”发源于孟子林墓所在地的邹城市山头村,村中居民绝大多数为孔孟后裔,尤以孟姓为多。“山头花鼓戏”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其产生发展与孟子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花鼓戏在清代中期传入当地后,每年在孟子诞辰日前后举办的著名古庙会——“山头会”上,由孟子后裔演唱花鼓戏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项目。“山头会”上,周边数个省份的各界名流所带来的外地文化、戏剧唱腔与本地儒家文化、乡土曲艺交流、碰撞,对“山头花鼓戏”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塑造了其独特的演唱风格,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孟子文化、山头古庙会、“山头花鼓戏”三者可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相互催发壮大,成为一种难得的文化现象。

“《修房子》这个戏真好,演的就像我的事一样,原先我的屋好几处漏雨,前年政府给俺修的和新的差不多,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放在旧社会谁会管俺啊!。”79岁的东山头村民孔召元,看了演出后,专门找到驻村干部孔祥如,竖起了大拇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山头花鼓戏根植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在对这一珍贵艺术保护传承的同时,进行科学创新,宣传党的政策、倡树文明新风,无疑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良好形式。”孔祥如说。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