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济宁”的文化担当——访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

2018年01月29日10:24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王立强

“书法济宁”的文化担当

——访山东省书协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

济宁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 王立强

随着“孔孟之乡汉碑行”活动的继续举办,山东当代隶书优秀作品展暨创作研讨会成功地落下帷幕,也由此引发了业界及社会对“孔孟之乡汉碑行”的再度关注。在活动组织者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长伟看来,策划组织“孔孟之乡汉碑行”系列活动,既是济宁书法走出去的奋力尝试,更是“书法济宁”的文化担当。

山东省书协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

济宁书法与书法济宁

王立强:济宁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也是汉碑之乡。在举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节点上,济宁书协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些丰厚的书法资源的?

谢长伟:济宁是一个书法资源大市,汉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资源,如何让丰厚的书法资源为文化济宁建设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以来苦苦思考的问题。书法,不单是书法家的事儿,不仅要讲精品,还要讲普及,要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在体验书法之美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汉碑文化所蕴含的正大气象和工匠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汉碑属于济宁,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我们围绕汉碑做济宁书法的文章,有助于济宁书法走出去,更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感到,济宁的书法家们应该挑起这个担子,负起这份责任,为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济宁市首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

王:“书法济宁”,这是一个很新颖的提法,为什么这样提呢?

谢:“书法济宁”是我们在“济宁市首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上提出来的。2014年9月,济宁书协携手济宁广播电视台,合作举办了“济宁市首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并且提出“文化圣地,书法济宁”这样的主题,第一次叫响了“书法济宁”概念,完全是基于普及书法之目的提出的。首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八百多人报名参加,年幼者7岁,年长者86岁。特别是独具创新意义的“现场报名日”活动,让书法家们与报名群众交流互动,将大赛报名与普及书法生动结合,走一地火一地,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发动作用。间隔一年之后,我们又举办了“济宁市第二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这一次报名参赛者超过了千人,影响力、吸引力大大增强。两次电视大赛,收视率很高,社会评价很好,在书法普及方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电视书法篆刻大赛的确很成功,我感觉不仅是老百姓认可这个大赛,书法家们的热情也很高涨。

谢:是的,很成功。一是老百姓积极参与,两届大赛,一届比一届火爆,在第二届的总决赛现场就有人问我,什么时间搞第三届?这就说明大赛是很受欢迎的。二是书法家认可,大家参与大赛服务热情之高,责任心之强,超乎我的想象,并且都是义务的,没有谁计较报酬。三是领导重视,大赛举办期间,分管领导十分关心,经常寻问大赛的事情,副市长亲临现场为一等奖获奖选手颁奖。这些都使我们非常感动,大大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大家认识到,书协工作不能只局限在书法的小天地里,群众喜爱书法,书法更离不开群众,要让我们的家园处处翰墨飘香,书法应该成为孔孟之乡济宁的又一文化标识,书协工作任重而道远。

做孔孟之乡汉碑文章

王:坦率地说,“孔孟之乡汉碑行”的确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活动,那么,策划组织“孔孟之乡汉碑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谢:举办电视大赛是为了普及书法,让书法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何发挥济宁文化资源优势,以书法讲好济宁故事,让济宁的书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又是一个新课题。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邀请专家,展开深入的研讨,紧紧围绕儒学经典和汉碑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创意策划出“孔孟之乡汉碑行”系列活动方案。山东省书协和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联共同主办了首届“孔孟之乡汉碑行”活动。首届“汉碑行”举办了“全国隶书展暨中国汉碑与书法学术研讨会”两个专题征稿比赛,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作者踊跃投稿,从4100余件隶书作品、60余篇学术论文中,评选出参展隶书作品212件,优秀隶书作品20件,评选出入选论文30篇,优秀论文10篇,来自全国各地的汉碑研究专家围绕“中国汉碑与书法”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专家们探讨深入、观点鲜明、阐述清晰,充分地表达了对汉碑与书法研究的新见解和新成果,这些成果最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作品集》和《孔孟之乡汉碑行·中国汉碑与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极大地提升了“书法济宁”在海内外的认同感与感召力。 

山东省书协主席顾亚龙、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昌文为首届“孔孟之乡汉碑行”获奖者颁奖

孔孟之乡汉碑行·中国汉碑与书法学术研讨会

王:“孔孟之乡汉碑行” 为什么选在每年的11月举办?

谢:2013年11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两次“汉碑行”都是选在习总书记视察济宁周年纪念的时间段举办的。第二届我们采取重点作者约稿方式,以“书儒家经典,写复兴华章”为主题,举办了“山东当代隶书优秀作品展暨创作研讨会”,展览共收到省内外山东籍隶书创作重点作者的精心之作105件,这批作品以儒学经典为内容,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显示出隶书创作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大批书法爱好者前往观看,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山东省书协和济宁市都非常重视“孔孟之乡汉碑行”,它已然成为济宁的文化品牌,我们正在做着一个更详细系统的方案,将孔孟之乡汉碑文章做实做大。

送福下乡。济宁市书协2017年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被中国书协评为先进集体。

彰显书法的文化担当

王:从济宁书法到“书法济宁”,这一观念的转变,显而易见的是济宁书协的工作已经进入了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下一步,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谢:围绕“书法济宁”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要的工作是立意,书法一定要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服务,要站到文化自信的制高点上,使书法融入大众,融入当代社会,服务于人民生活,服务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深化了我们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更加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5000年,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不间断的特例,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坚定文化的自信。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艺术的伟大贡献,更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密码。书以传道,这个“道”就是君子风度;这个“道”就是家国情怀;这个“道”就是中华风范。自古以来书法就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可以说,书法是我们的“国艺”。书法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能让人降浮去燥,能让人识美求善,能让人腹有诗书,能让人体悟人生,能让人精神依归。学习书法能让我们更好的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优秀文化,增添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

书法扶贫,助力小康

召开“书法济宁——校外书法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座谈会”

王:济宁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拥有璀璨夺目的书法资源和蓬勃发展的当代书法文化,理应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强烈的文化担当,积极进取、主动作为。

谢:坚定文化自信一定要讲文化担当。今天,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书法无疑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从书法家队伍的人数总量、各地书法家协会组织开展的书法展览和学术活动来看,书法艺术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孔孟之乡的书法工作者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肩头的责任之重大。为此,要团结全体书法人勇于站在新时代的前沿,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一以贯之地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积极营造出人才、出精品的优良环境。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格调高雅的精品力作,以“出人才、出精品”为着力点,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征途上,主动尽心尽责,勇敢地担负起应有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彰显书法的文化担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