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揭秘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2017年10月27日15:56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是重阳节。重阳这天,民间有登高、赏菊、吃桂花糕等习俗。不过,你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关于重阳节的一些传说吧!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你知道吗?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一些古老的传说哦。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揭秘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1、《续齐谐记》记载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2、民间演化版本

汉代,有一种瘟疫,夺走了恒景父母的生命,恒景病愈后决心访仙学艺,后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如今,在重阳这天,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是人们庆祝节日的常见习俗。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因而,为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被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