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佃生

2016年07月15日11:27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泗水县一个名叫东卸甲河的地方,远远地就能望到一面红旗矗立在山丘,掩映在树木之间的一片房屋与旁边的东卸甲村错落相间,这便是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位于泗水、邹城和曲阜三县市的交界处。走进学校,总能看到一位个子不高,头发灰白,面容坚毅,左手持腋拐、右手拄手杖的老师,他就是小学教师冯佃生。今年54岁的冯佃生,已经在这偏远小学的讲台上育人38年,培养了1400多个山区孩子。

1960年出生的冯佃生,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他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当起了民办老师,这一教就教了38年。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仅有10元钱,用他的话说:“这点工资比有些好胳膊好腿的都多,该知足了。”他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努力把最大的知识量传授给孩子,冯佃生坚强地说:“像我这种情 况,如果连学生都教不好,我还能干啥,一年一年向前拼呗。”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教了一年的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份就一直教毕业班。“现在我教的孩 子,大部分都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了!”冯佃生不无自豪地说。在他教过的孩子里,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的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看着孩子活 蹦乱跳,一天天懂事,就打心眼里高兴,长大了不管做什么,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2009年7月的一天,村里的电工在学校里维修电路,在梯子上接线的电工要下来拿电钻。冯佃生看到后就要给他递过去,没想到被地上的电缆线绊了一下,就这一下,把他原本 完好的右腿摔成了轻微骨裂。医生告诉他,至少要休息半个月才能基本恢复,他紧张又坚决地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都快毕业考试了,我不能不去上课。”医 生的劝阻没有用,最终,他还是坚持去学校教课。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能落下孩子的每一节课。“当时也在想,如果这一条腿也坏掉的话,我就彻底的废了。”冯 佃生想起当时的情景,不免心有余悸。可是,就是那股对学生关心的劲儿,容不得他多想。

冯佃生今年54岁,至今仍未成家。他总觉得像他这样的身体,成家会给别人增加负担。尽管家与学校只有500多米的距离,但冯佃生仍吃住在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更把学校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父亲冯庆武和母亲张延英都已80多岁,由兄弟照料,他的工资卡就交给了他的父亲,供二老花费。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锅碗瓢盆和蜂窝煤炉一应俱全。“平时我自己一个人,下点面条,吃点菜就行了,省事的很。”他憨厚地说,“还能改改作业,有的孩子忘记带钥匙回来拿,就找我。”每天早上6点钟,冯佃生就早早地打开了校门,把煤炉点燃烧上水,将教室简单收拾一下,下点面条,吃完饭,就迎接孩子们陆续地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尽管冯佃生腿脚不便,但他依然会在课间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游戏,而孩子们在课间的时候也喜欢向冯佃生请教问题。

三十多年来,冯佃生一直坚守在乡村小学教育的热土上,始终未动摇。如今,冯佃生已头发灰白,尽管腿脚不便,但当他站里在讲台上时仍旧激情昂扬。他拄着拐杖,为乡村教育的热土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供乡村孩子翱翔。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