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祭祀孔子 纪念“至圣”诞辰2562年

2011年09月29日16: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2年。在中国各地,盛大的“祭孔大典”纷纷举行,表达对“先贤”的仰慕和追思。


  清晨的细雨淅沥地洒在万仞宫墙的块块青砖上,至圣庙前的古柏青松在一片迷蒙中展露新意。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


  上午8时,2000多名参加辛卯年祭孔典礼的官员、海内外学者及孔子后裔佩戴黄色绶带,齐聚在曲阜神道路南首。雨丝中,他们面色持重,目光虔诚,依序缓缓踏上黄色的地毯,走向儒学的圣地。


  随着悠扬典雅的古乐响起,祭祀队伍穿过万仞宫墙,行经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大成门、杏坛,来到孔庙大成殿前。


  9时,三通鼓起,大成殿前“儒济天下,和宁四方”的主题幕布升起,殿阁正中高大厚重的朱门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开启。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参加典礼的各界代表在古装演员的乐舞中依次向孔子像敬献花篮。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诵读祭文:“煌煌中华,郁郁文明,唐虞稽古,夏商乂宁。……言则忠信,行则笃敬。和而不流,与时偕行!……炎黄子孙,祈祥鞠躬;四海一家,天下大同!”颂毕,全体祭拜者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向孔子像行鞠躬礼。


  每年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的祭孔大典是孔子文化节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性仪式。据史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


  在北京孔庙,上午9时30分,典仪齐唱“起户”,钟鼓齐鸣,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孔子后代、北京国子监中学学生以及北京市民代表共500余人由国子监持敬门缓步进入孔庙祭祀现场,行至大成门下孔子像前。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宣读告文后,全体人员向“先师孔子行教像”行“四拜礼”。行礼完毕,80余名北京国子监中学的学生在孔庙中院高声朗读《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朗朗书声在古老的孔庙中久久回荡。


  随着“咸和之曲”“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和典仪的一唱一和,祭孔仪式的“三献礼”“四拜礼”和“八佾舞”随典而动。


  据了解,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重要活动。祭孔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吴志友表示,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均在北京孔庙。祭孔大典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


  当天在南京,孔氏南宗家庙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祭祀大典如期举行,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介绍说,今年的祭祀是学祭,重在一个“学”字。


  衢州学院校长胡伟任主祭人,邱晓栋等10名学生担任陪祭人,他们中有4名大学生、4名中学生和2名小学生。他们一起向孔子像敬献花篮,进香敬酒。


  2004年,孔氏南宗家庙恢复祭孔,且采用了现代人祭孔的方式:“献五谷“代替了“献三牲”;银杏叶和古柏树叶系以黄丝带代替了贵宾佩戴的鲜花;着现代正装的市民代替了着古代服装的“演员”;改佾舞为朗诵《论语》章句……这套仪规已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兵南下,孔子第48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定居衢州,建立家庙。这批孔子后裔史称孔氏南宗,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也成了继曲阜孔庙之后的全国第二座孔氏家庙。


  当天,天津文庙、与曲阜文庙、北京文庙并称为“中国三大文庙”的河北承德热河文庙也隆重举行祭孔大典。祭孔大典的内容以歌颂孔子生前的业绩为主。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