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述评④ 做好统筹文章,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2020年06月26日15:13  来源:大众日报

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保留了沂蒙山村的建筑特色、保护了山清水秀的生态,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大批创客,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赵德鑫报道)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山东按照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要求,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七改”、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创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引导资源向农村投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抓乡村。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引导资源优先向农村投入、聚集,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6月23日,威海南海新区小观城乡均衡发展样板片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内,随处可见身穿工作服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家门口“上班”的小观镇朱家庄村村民王翠玲说:“家里的地流转出去了,我现在在万和公司草莓基地上班,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

按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就业聚集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旅游区”四区共建模式,威海市谋划建设了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和田园综合体,面向全市聘请优秀规划设计师进驻样板片区,按照城乡融合、多规合一要求进行规划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规划打造沿环海路精致农业产业带、全域精品旅游观光带,围绕城乡一体化布局精致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小观镇镇长孙福晓介绍,样板片区引进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草莓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链条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

规划涉及一个区域的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等。站在城乡融合高度推进乡村振兴,山东着力解决乡村规划“空白”“悬空”问题。今年,山东将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在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以《朱家林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统领建设的“一核两带五区”已现雏形。朱家林项目发起人之一宋娜介绍,得益于现有规划的强有力落实,朱家林项目已初见成效:既延续了沂蒙山村的建筑特色、保护了山清水秀的生态,又引来了上海、北京等地的大批创客,成为全国闻名的田园综合体。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青岛对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平度、莱西两市实施突破攻势,新希望集团、俄罗斯农业集团、恒大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招引的大企业、大项目在两市落户。

大项目落户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2018年,莱西市马连庄镇率先探索成立全资国有农业平台公司,把分散的土地集中统一对外推介,吸引质量高、规模大的优质项目进驻。镇党委书记左杰说,目前该镇收储的3万亩土地,建设规模化园区16个,引进金银花等农业项目13个,为村集体增收360多万元、农户增收800多万元,解决农民就业1000多人。

以马连庄镇的实践为代表,山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吸引资本进入农村,实现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同时按省委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

对标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短板,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山东率先将打赢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等写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由于黄河水患,我的房子塌了三次,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今年,惠民县大年陈镇刘圈村村民刘庆荣,在外迁安置小区过了第一个春节。迁居还要安居,镇上帮助村民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出去,还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目前当地滩区群众就业率达90%左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嘱托,山东持续巩固提升197.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的脱贫成果,各级财政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去年出台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24条”,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体制等方面的衔接。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更能为村庄聚人气,为乡村振兴凝人心。省定贫困村平阴县榆山街道毕庄村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如今村庄干净整洁,青瓦白墙。村党支部书记杜兆田说:“看到身边的变化,大伙对村子发展更加上心了。”

2019年,全省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被纳入国务院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省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说,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山东将分类推进改厕工作,确保全省85%的县(市、区)实现规范化升级,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确保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优质水,不再担心孩子再有‘黄牙根’了!”嘉祥县卧龙山镇谷庄村村党支部书记谷传富说。地处黄泛区的嘉祥县自2015年开始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5处水源地28眼水源井,铺设了供水主管网510公里,村内管网3863公里,把5.2亿元资金“埋”在地下,让58万群众喝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初步实现了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源、同服务”的目标,“山东嘉祥:城乡一张网打破二元供水格局”去年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为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山东继续实施农村“七改”工程,年内将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000公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打好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完成“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氟超标村改水工程和无集中供水村通水工程……

集成政策、整合资源,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有了这笔贷款,俺的育苗基地有盼头了!”近日,莘县王奉镇西时固村村民张洪涛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派驻莘县王奉镇西时固村的第一书记张延兵帮他申请的50万元惠农贷款到账了。

张延兵入村时随身带了一本“宝典”——52个文件汇编而成的《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汇编》。“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好政策走出抽屉,走向田间地头,真正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政策举措、资源要素种类多、数量大,且散落于各部门、行业和领域,只有集成政策、整合资源,方能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击破制约乡村振兴的各类难题。

山东以组织下派方式,统筹省、市、县三级干部资源到农村去,让他们作为桥梁纽带,将多元资源、多重要素精准投送到乡村。在选派第一书记和“千名干部下基层”基础上,2019年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启了山东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干部下派,今年又在全省部署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攻坚行动。

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迫切需要。2018年起,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分散在30多个部门的涉农资金统一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大部分资金使用主动权下放市县,扶持更趋本土化、精准化。2019年,淄博将市级专项资金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进行倾斜,桓台县的唐山、马桥、起凤、新城四镇借此获得“精准滴灌”。

政策集成、资源整合需要平台思维。4月以来,潍坊寒亭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郭牌西瓜基地,多个品种的精品西瓜陆续上市。“以产业园为平台,进驻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设施大棚,种植户承包经营,统一品牌销售,实现共赢,有的品种100元一个仍然供不应求。”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赵庆胜介绍,目前,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引入12家龙头企业,辐射周边发展种植基地6万亩,2.6万农民实现增收。

以平台推动各类涉农要素对接,既要“连天接地”,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也要瞄准痛点,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难题。新泰市以破解“融资难”为靶点,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的富美乡村振兴发展集团,采取财政出资、银行融资、企业投资集约联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吸引工商资本。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工商资本87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综合体118家,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2家,带动23.5万农户增收。

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山东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好各项工作“组合拳”,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