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 | 60余方精品红丝砚亮相北大

2022年05月10日10:48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博雅塔下,一座名为“钟灵”的临朐红丝石以分外别致的姿态坐落,为北大校园增添一份独特的临朐元素;时隔500余天,在北大校庆124周年之际,灵气所钟—山东临朐红丝砚历史文化展在北大开幕。

两次“牵手”,充分彰显了沂蒙革命老区临朐和北京大学这所高等学府最高殿堂“以石为缘、红丝牵线”,也为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临朐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了生动注脚。

据了解,此次展览旨在展现红丝砚的历史文脉及其天工与意匠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共分“石”“诗”“史”“士”四个主要部分。

据临朐县委书记刘艳芳介绍,这次展览推出的60余方精品砚台、50余幅拓片作品,都是书画名家、艺术大师、资深学者的精品力作,是天工与意匠的完美结合,是北大和临朐文化深入交流的精彩呈现,必将对临朐红丝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沐青山秀水之灵气,承文化基因之深厚。红丝石,唐宋时期即负盛誉。唐柳公权,宋欧阳修、唐彦猷、苏易简等均甚重此石,誉为诸砚石之首。清乾隆皇帝在《西清砚谱》中给予其高度评价,近代赵朴初、启功等老一辈艺术家亦多次题诗盛赞,可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

据了解,国内其他砚台品种多为黑色或灰绿色,唯有红丝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红黄相间纹理变幻莫测。“能够在众多的砚台品种中脱颖而出,红丝砚自有它独特的优势。”临朐县观赏石协会会长安同昌介绍,临朐红丝石颜色正红、正黄的斑斓色彩,令临朐红丝砚在国内砚台品种中独得一席。另外,红丝石储量极少,开采也越来越困难,历史上多次断代,因此更为珍贵。

相比开采的难,制作则要难上加难,这意味着要对手工艺人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相石、下荒、设计、制作、打磨、上蜡是红丝砚加工的六道工序。”临朐著名红丝砚手工匠人刘文远介绍说。在他手中,切刀、腹刀、侧刀、飞刀、涩刀等种种刀法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并把国画中的泼墨、折带皴、斧劈皴等技法与砚雕技法高度融合,既大开大合,又细致入微,小小石头里,蕴藏着大乾坤。

什么样的石头才算是上品?“选石时一要讲究‘润’度,滴一滴水,如果呈现出雨点荷花点点珠的效果,不往外扩散,也不吸水,那石头就很‘润’,若是吸水变湿,便是‘干石’不可用。二要讲究色泽,紫红底子灰黄色、红底黄丝和黄地红丝的皆为上品。”刘文远说。

《鲁砚》中记载,红丝石是花岗岩结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由于岩石中夹杂一些铁质和其他色素,所以呈红黄色,并带有刷丝纹、旋花纹、涌泉纹、山水纹等各种有色丝纹,可谓气象万千。“老崖崮产的红丝石‘黄质红纹’,时作山水、草木、人物龙鸟兽诸状,制砚微滑,其温润者不减端溪。”

“最难的当属‘设计’环节,要综合考虑石头的自然形状、纹理以及瑕疵修饰,天然的纹路是其灵感之源,而原石的瑕疵则是对功底的考验,关键是如何巧妙利用,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刘文远说。

凭着对红丝砚的独特挖掘和研究,临朐红丝砚也在全国各地频频亮相:从参展2018年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合作论坛暨大国非遗工匠艺术珍品展到山东省首届砚雕技艺大赛在临朐举办,再到山东省内环西南线路进行“砚雕”巡展……临朐非常注重对红丝砚等非遗技艺传承进行生产性保护打开市场,让这些古老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砚石是最具保存性和传承性的一个。下一步的发展,我认为一个是与国学相结合,把文学、雕刻、绘画技艺都融合进去;二是向市场化转型,打造以老崖崮为中心的红丝砚开发保护基地,让更多的人走进临朐,走近红丝砚。”安同昌表示。

如今,观赏石产业作为临朐县四大文化产业之一,在当地得以蓬勃发展,全县仅从事红丝砚开采、加工、经营的业户就有200多户,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也在积极思考:走向市场是非遗推广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既需要融入传统特色,又要融合时代需求。在市场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传承“不走样”?

临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莹有表示,非遗项目等传统文化要主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用好电商等市场力量,与直播、展会等形式多元化结合,积极寻找传播、推广的新方法、新手段。同时要大胆进行创新,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在市场上盘活这些传统资源,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佃贵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报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