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河流(下)

2021年08月06日12:47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作昌

编者按:济宁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作昌同志2021年4月14日应邀在济宁市读书协会演讲。演讲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出文字稿后,作者本人作了较多修改和补充。由于全文较长(2.2万余字),现分三期刊出,以飨读者。以下是第三期。

文化的河流

(济宁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张作昌)

三、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比较

这个世界上有多种文化类型,中国是东亚文化的核心,辐射到日韩东南亚。我们说的西方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文化类型,比如说伊斯兰、俄罗斯、南美、非洲等等,我们这里主要是作中华文化和欧美文化的比较。

年龄稍微大点的同志,可能还记得1989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专题片叫《河殇》,核心思想是中华文明是一种黄色文明、封闭的文明,因而也是一种落后的文明,必须向蓝色文明即海洋文明学习,中国只有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全盘西化才有未来。那时候改革开放时间还不太长,我们还很落后,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远不如现在深刻,中西文明激烈碰撞,有些人就被撞晕了,以致迷失了方向。

(一)西方文化的源流

现在的欧美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呢?在古希腊。尽管古希腊和欧洲既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地理上离得也不近,但今天的欧美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好学生。古希腊文明并不是原生文明,而是融合了古巴比伦、古苏美尔文明,以及古埃及、古印度文明融合在一起产生的一个次生文明,但是它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程度。

它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一个是欧吉里德的几何,他从这两个东西出发,然后生发出来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那里的先哲们“学以致知”,并非“学以致用”,所以虽然在哲学、艺术、科学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主要是理论成果,没怎么体现在应用层面。

在七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唐朝的时候,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采用政教合一的形式迅速强大起来,一路攻城掠地,地盘不断扩大,也不断强盛,于是就开展了所谓的“百年译经运动”,用一两百年的时间把古希腊的这些科学、文化、哲学著作翻译成了阿拉伯文。

现在阿拉伯世界并不先进,但是当年它非常发达,它的扩张引起了基督教世界的恐惧。基督教世界就是现在的欧洲,当时的欧洲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就是很多的封建领主和教会共同控制的一个散装的大陆。欧洲南部最早有罗马帝国和罗马共和国,是在亚平宁半岛附近,就是现在的意大利,那里是拉丁人。拉丁人的北边是现在的德国、法国那一块的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的文明程度比拉丁人要低一大截,非常原始落后。再往北就是现在的北欧以及英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比日耳曼人还要落后。

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分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在是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大约相当于我们南北朝那个时代,被北方野蛮的日耳曼人给消灭了,这个文明就基本灭绝了,然后欧洲进入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

基督教是在东罗马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的,它是一神教,原来那些欧洲落后的地方都是多神教,一神教和多神教相比有巨大的优势,很快就把那些多神教就全部打败了,于是整个欧洲地区都信奉一神教,就是基督教。

阿拉伯人在扩张的过程当中不断攻城掠地,甚至占领了地中海的西侧伊比利亚半岛,现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于是在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产生了很大的恐慌。基督教的教皇就号召民众进行东征,因为每个人身上挂一个十字标记,所以史称“十字军东征”。教皇承诺东征的人抢到的财富就是自己的,于是大量的穷人背着背包就开始往东打,打阿拉伯人。这个运动持续了有200年左右。在这个过程当中,东征军把阿拉伯人经过“译经运动”翻译的古希腊的这些典籍运到了欧洲,欧洲的那些精英们一看这么多的好东西,于是就把他们翻译成了拉丁文。也就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经由阿拉伯转到了欧洲,文明的火种就在欧洲保存下来了。从此以后,阿拉伯世界也没落了。

这个时候蒙古人适时地出现,蒙古人在把南宋灭掉以后,开始西征,灭掉了一大批阿拉伯文明。多亏了十字军东征把这些文明成果转移到了欧洲。但是欧洲人拿到成果以后,并没有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后来在西亚中东地区,又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帝国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欧洲人光想和中国、印度做生意,因为通过古丝绸之路他们知道东方的中国非常发达,他们的祖先就是通过丝绸之路和中国做生意获得了财富,但是中间有一个奥斯曼帝国在中间挡着。奥斯曼就说你做生意可以,我得收一部分税,欧洲人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于是寻找通往东方的新的道路。

这个时候航海技术逐渐成熟,欧洲人从古希腊的文献里边知道地球是圆的,于是一些伟大的航海家出现了,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他们开始环球航行寻找通往中国和印度的道路。1492年,哥伦布到了美洲,以为到了印度,就把那个地方叫印第安。大航海以后,他们发现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地都很落后,于是开始殖民,对殖民地的人民进行屠杀、奴役和剥削,然后把那里当作原料的来源地,建立了全球贸易网络,开启了全球化时代。

从大航海开始,全球贸易、殖民统治、贩卖黑奴都来了,殖民地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大量的财富集中到欧洲。现在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那时世界的时代主题就是“殖民与扩张”。现在有些人到了欧洲看到他们很发达,就很羡慕,其实那些繁荣富贵都是建立在全球不知道有多少殖民地人民被奴役、被剥削、被残害的基础上,他们才攫取了天量财富。钱多了除了享受之外干什么?搞科研。因为航海跟陆地打仗不一样,当年陆地打仗不需要太多科学技术,航海不行,航海要有天文,你要懂方位,需要有科技做支撑。

于是那些欧洲的贵族们养了一大批科学家给他们做研究,怎么才能让这个航向更准,更安全更稳定,然后枪炮怎么能打的更远,化学成份怎么配,子弹打出去之后走什么样的弹道曲线?这个时候古希腊的科学和实用开始结合产生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开启了科技革命,但尽管这样,依然没有催生出工业革命。

欧洲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这些其实都是为了让人们从宗教枷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我们曾经也热情的讴歌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性,其实我们中国人性一开始就是解放的,完全世俗化的,但是欧洲人不一样,千百年以来都是在宗教的控制之下,宗教裁判所甚至比国王的权力都大,可以有司法权,可以处死人——布鲁诺就是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的。欧洲社会随着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逐渐的由宗教化向世俗化演变,同时全球的殖民地被基本瓜分完毕之后,欧洲的宗主国开始内卷,法国、德国、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开始相互打仗。欧洲大陆几乎天天在打仗,如果一个国家整天战火纷飞,想长足发展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一个地方,有那些科技成果,同时他自己的土地上没有战争,手工业基础没有受到破坏,这个国家就是英国。因为英国是岛国,它避开了欧洲大陆的战乱。于是先进的科技成果有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后的人性解放有了,农业手工业基础没有受到破坏,然后它又有全球的殖民网络,有完整产业链,于是伟大的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从此改变了世界面貌。

1776年瓦特发明了实用的蒸汽机,开启了机械化时代;这一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这一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发表,奠定了美国的立国原则。整个世界从此开始发生了巨变,进入了伟大的工业时代。

(二)中西方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疆域广大、地形气候多样,同时也是一个较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华文明核心区,主要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西边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西边是帕米尔高原,就是葱岭,再西边就是伊朗高原,全是大山,和西边基本上是隔绝的,中间虽然也有来往,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时候和阿拉伯打仗,包括丝绸之路,但这些人员往来都很费劲,成本非常高。北边是沙漠,东边、南边就是大洋,大海在古代就是天然的屏障,于是中华文明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发出来,这是中国的地理环境。古希腊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半岛以及附近的众多小岛,地中海的面积足够大,和外界有联系,但又不全是开放的,东边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黑海相连,西边有直布罗陀海峡和大西洋相连,中间有大量的岛屿半岛,洋流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风浪。即使生产力不很发达的时候,舟楫也能够通过。再加上古希腊非常贫瘠,山多地少,产出不够丰富,不交换就得饿死,这种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其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是有商业文明在里面。古希腊有很多的城邦,所谓的城邦就相当于咱现在一个大村或者一个乡镇那么大,就是几千人到几万人的规模,人再多就得迁走,否则养不起。这种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决定了它无法孕育出一个强大的集权政治体系,事实上其利益格局也是多元分散的,最终决定了其分权制衡的民主政治架构。这种民主体制对地中海沿岸的以贸易和海外殖民为主要特征的海洋国家来说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有些人说成是人类的普世价值,甚至鼓吹中国也应实行,则是完全不了解其内在逻辑。事实上,以“一人一票”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是他们发达以后才采用的制度,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集权体制。

中国因为是大陆文明、农耕文明,所谓“耕读传家”、“晴耕雨读”,是固定在土地上,于是家庭关系就变得特别重要。家庭既是一个生产单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管理单元。历代都设什么里长、亭长,什么保甲,几户为一个什么组织,几十户为一个什么组织,都用这个办法来管理和控制。

于是中国人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注重家庭伦理和孝道。你和外国人讲孝道,他根本就听不懂,祖上就没这个观念,他们自古就在海上漂泊,家庭观念很淡薄。地理环境决定了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组织形式和文化观念。

(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

世俗社会与宗教社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俗社会,孔子说“不知生安知死”,人活着的事情还没弄明白呢,我也不去探究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国也有宗教,庙里也有人烧香磕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其实就是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句话叫信则有不信则无。中国人对宗教其实采取了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去庙里烧香就像上别人家串门。要么是去求雨,现在有天气预报了都不用求雨了,过去求子现在也都上医院了,然后就求平安、保幸福、保健康、升官发财什么的,然后捐点钱。现在的佛教与其说是一种宗教,倒不如说是一种哲学思想、处事观念和生活态度更为确切。

所以中国是一个比较彻底的世俗社会,尽管也有宗教,但在社会生活中占的分量很小。西方尽管现在已经大大的世俗化了,但是他的宗教色彩依然很浓,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手要按到圣经上,你宣誓就职你说你未来4年你想怎么干,那圣经都是2000年前的事,你跟他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都很虔诚,一脸的严肃,我们看着特朗普宣誓就觉得好笑。但是他有宗教传统,宗教从一开始完全控制社会,教高于政,教会的权力比政府都大,后来有的政教合一,再后来是政高于教逐渐的世俗化。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完全非宗教化。当然宗教还会存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到哪一天消失谁都说不准。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中国古代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领先西方两千年,在技术方面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如“四大发明”也长期领先于西方。但中国古代一是重文轻理,这从存续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就一目了然,“君子不器”,跟生产率的提高、技术的进步有关的议题几乎从没进入过最高决策层的视野,从事工程技术的人社会地位也很低。二是有技术没科学,技术成果都是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进一步的往理论延伸上升到理性思维、抽象思维,比如火药,火药爆炸根本的原理是不同的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的化学反应,指南针背后的原理是磁体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力的作用。

西方人的科学思想当然也不是原生的,是学的古希腊,但他们学的很到位、很彻底,并且大大扩展了古希腊的科技成果。现存的所谓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有三百万字,可以肯定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后来的伪作。但不管怎样,在这样的过程中,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得以炼就。

中国人以明朝后期的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为标志,也开始大量学习西方科技,本来假以时日以中国人的聪明勤奋和南方先进发达的手工业体系在中国爆发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是可以期待的,但这一过程被明清换代带来的大屠杀、大破坏所中断。科技史上有个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很多人从各个角度试图回答,其实很简单,这就是答案。

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中国人比较随大流,我们单位弄了一个创新的办法,让领导看看,领导说人家外地都是怎么做的,有这样的做法吗?没有,没有咱也别弄了,从众心理较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边,我们都希望按照群体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观念去生活去办事。西方人崇尚自由,比较独立,不太在意同样的事情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别人对自己怎么看。这次新冠疫情之下中西方民众的不同表现彻底地体现了这一点。

整体观与注重细节。中国人擅长从整体上看待问题,西方人更注重细节。

比如说中医和西医。我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先生写的,他说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辩症施治、阴阳平衡,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X光、CT、B超等,将来的方向是把中西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看到清晰的整体,让人类的健康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医和西医是分别从中西方哲学观点中生发出的技术领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擅长宏观思维,比较关注宏大的主题。有的人很有爱国心,喜欢谈中美关系和国际政治,但在具体工作中糊糊弄弄。在中国历史上匠人的地位一直都很低,技术方面的著作在出版物种所占比例也极小,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就是要补短板。我们要向德国学习,德国制造一直享誉全球,包括日本做得也不错。我们的优点不能抹杀,我们的不足也不应掩盖。

等级秩序与自由平等。中国人讲究等级,注重秩序。在吃饭的时候谁当主陪,谁当主宾,工作生活中的长幼尊卑都马虎不得。西方人更崇尚自由,法不禁止即自由,等级当然也有,但等级观念要弱得多。

定性与定量。中国人擅长定性,西方人擅长定量。看我们的菜谱,加盐少许,加油适量,少许是多少?适量是什么量?没说。到了西方人厨房里,就像到了化学实验室一样,温度计、烧杯、量筒、天平都有。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能把连锁店开遍全球?中国的饭菜到了哪个国家都说好吃,但是没有一个中国餐馆能实现全球连锁,为什么呢?没有标准化。西方的都是标准化,油是多少度,要炸几秒钟,既有温度计又秒表,所以就容易实现标准化。中国人做饭是艺术创作,需要发挥才情,当然不能量化;西方人做饭是生产产品,应控制标准、必须严格流程。

写意与写实。在艺术领域,中西方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写意与写实。西方的油画强调光影,讲究透视、立体;中国的水墨画注重线条,追求意境、格调。西方的绘画有雕塑化倾向,有空间体积感,给人以震撼;中国的绘画有诗歌化倾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人以想象。西方古典音乐深刻而严肃,往往音色明快、气魄宏大;中国传统音乐婉转而幽深,往往曲调缠绵、韵味悠长。欧洲的城堡,就像油画,厚重而精细;中国江南的亭阁,就像水墨,飘逸又朦胧。西方的建筑多对称、重规矩,哥特式建筑直指天空,使人震撼;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采光透气,与自然和谐,让人舒适。西方的园林直白对称、整齐精细、一览无遗;中国的园林虚实相生、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理治与法治。中国人尚理,凡事讲理,我们祖上说这个人吃官司了,就觉得丢人。如果要到法院起诉,一般是实在没法了,才走那一步。

外国人不那样。有一次我和多年在国外生活的一个人聊天,我说你说澳大利亚这好那好,你跟我说说它哪里不好,他说有两点不好,一是老人很可怜,孩子都不在身边,甚至多少年见不到,老年以后都非常孤独,第二个不好的地方,是整天打官司,打不完的官司,一点事就上法院。中国人也有法律,历代都有法律,但是中国人首先讲情理,然后再讲法律,也就是中国人以理为先,先理后法,西方正好反过来。美国光是打官司产生的GDP就占了其GDP的相当一部分。当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中国人先理后法的文化传统没有变。

我简单的从八个方面说了一下中西文化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不同表现,不知道能不能抓到根本,肯定不全面,这也是我个人的理解。

四、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另外三个文明都已经断绝了,在两河流域,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现在伊拉克人和苏美尔人、古巴比伦人没有什么关系了,在埃及已经找不到法老的后裔,现在的印度和古印度基本上也没什么关联。

印度是个半岛,北边是高原,但是它在西北角有一小块能进出的通道,历史上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印度是佛教发源地,玄奘、法显都是历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才到那里取经。印度现在的佛教是从外面倒传过去的,印度本土已经失传了。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今天的中国人仍在使用三千年前的文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话,正是两千多年前先哲们的语录,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等。

为什么中国没有中断呢?中国太大、人太多。如果一般体量的国家就清朝入关,包括蒙古人进来的时候早就灭绝了。当然中华文明在这里边也有很多损失,包括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朝修前朝的历史,把前朝的历史不利于自己的这些东西全部毁灭,清朝就没少干这事,包括由于战争,由于自然灾害,由于人为的破坏,文明成果一大批都没有了,但是火种一直保留下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文化自信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一直使用到今天,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可以说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都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杰出成就,仅在文学方面,诗词曲赋、散文小说就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能得其万一。中国的书法、绘画、戏曲、建筑、服饰、中医养生、武术健身、烹饪美食等等元素更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品牌。中华大地上每个地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无法胜数。

在这些丰富浩瀚的文化遗产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崇德向善等历来是主题、主流,家国情怀、天下苍生、好学上进、匡扶正义、崇德修身、寄情山水、赞美家乡、歌颂英雄、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等比比皆是,这都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有资格自信,那一定是我们中国。

(三)批判地继承

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确实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缠足、纳妾、等级观念、愚忠愚孝等等。我刚看见一篇文章“天下没有不对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儿女”,这就是愚孝。现在还有在大街上画着二十四孝,其中一个叫郭巨埋儿,为了孝顺母亲要把儿子埋掉。这些东西现在正在打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号,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历经两千五六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一个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面貌。早期的儒家主要是看到礼崩乐坏,各国间攻伐不止、民生涂炭,提出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和人际关系原则。儒家文化到汉代受到重视,唐代以后逐渐占据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逐渐变成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南宋以后不断僵化逐渐变质。

儒家文化就像一条大河,从雪山下的一条条小溪,汇聚成了清澈的洪流,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后来逐渐被污染,泥沙俱下、良莠混杂。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屈辱,一部分人就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的崛起,传统文化开始回归,同时,没有被清算的腐朽没落思想也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登堂入室、大行其道。

毛泽东和习近平同志对此都有经典的论述,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实行“扬弃”。可惜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在肯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还应指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腐败内容每天都在影响着社会,影响着青少年。优秀文化是在和腐朽文化比较中而显现和存在的,没有对文化糟粕的揭露和批判,就谈不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首先分清传统文化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不优秀的,哪些是腐朽没落甚至反动的。

现在还有一种排斥外来文化的倾向,认为中华文化完美无缺、可以包打天下,中国的崛起,就靠传统文化就行,根本不需要学习外来文化。

1840年我们被打败的时候,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不掌握吗?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不如现在吗?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我们现在国力这么强盛,是因为弘扬传统文化才获得的吗?不是。各位,我们是掌握了西方科技,掌握了工业化的秘诀,有了强大的工业,有了市场经济制度,才使我们的国力强大,才让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工业和科技支撑了我们的国防,支撑了我们的经济,甚至支撑了我们的文化。23位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几乎全部是欧美培养出来的。

还有人说西方国家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一千年前就会放气火,你放气火能放到月球上去吗,你能把卫星带上天吗?不能对中国文化过分美化、人为拔高。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关于中医和西医的话题又吵起来了。你要说看病难看病贵,西医过度治疗造成了一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负担过重,这是事实,但这不是西医的错,这是我们医疗制度的问题。西医本身没错,中医有它的长处,但是你不能说有中医就排斥西医。中医现在叫传统医学,西医叫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要结合起来。

所以我们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又要吸收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不能说我有传统就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说我们改革开放我们要学习西方就丢掉自己优秀的东西,这都不对,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自不待言。马克思主义改造了中国,中国也改造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出的巨大而磅礴的力量已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但这种结合主要是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和中国人的国民心理、行为习惯、社会关系的结合体现的还不充分。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外来文化,一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佛教文化即是典型。其之所以能影响中国两千年,之所以能影响从上层精英到普罗大众,根本原因是与儒家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产生了禅宗等众多流派,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又通过众多的寺院、僧人、典籍等各种载体加以传播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相嫁接,推出一批理论成果,同时加大传播力度,最终让每一个普通中国人从内心深处崇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同时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味道更浓,中国特色更亮,中国气派更足,从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一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飞跃,这一主要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会一跃而成为全体中国人所掌握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必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华文明牢牢站在世界文明之巅提供最为强大最为持久的动力。

(全文完)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