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马凯的紫砂行动

2021年02月22日14:59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清风上

清风上/文            

宣阜巷里有家寸山堂,堂主马凯是一位喜茶、爱壶之人。            

马凯与段玉鹏先生(右)

时下,喝茶、玩壶大有人在,搞出点名堂者也不在少数。殊不知,能把紫砂壶与本土文化真正融合到一块的,就属于凤毛麟角喽!            

宁朴毋华(美人肩) 

马凯喜欢紫砂壶已有些年头,心中对于紫砂壶的念想也不少。他说:“宣阜巷的光阴,是济宁人独有的休闲。我把寸山堂开在这里,找到了生活原本的品质、格调和意趣。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份闲静,生意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正在做的寸山小院项目,也乱了秩序。说起来,疫情是坏事,但也是好事,疫情强迫我们慢下了脚步,也让我们多了思考,更重要的是心开始变得沉静了,由此就有了我的紫砂行动。”            

海不扬波(石瓢)

马凯所说的“紫砂行动”,称得上是紫砂与济宁本土文化的融合。想到做到,速速行动。庚子之夏,他先去宜兴,与做壶老友袁伟新达成合作意向,亲自选定壶式款型。紧接着返回济宁,专程登门拜访文化大咖段玉鹏先生,力陈想法。段先生的欣然应允和鼎力支持,一下放大了马凯原有的计划。由段玉鹏先生一次性刻绘120把紫砂壶,从未有过。大行动变成大工程,个中的繁琐与周折、复杂与困难、沟通与协调,自不待言。生壶坯要运来济宁,刻绘后还要返运宜兴,烧成后再快速运回济宁,每一环节都需要十二分的小心,光是反复运输就费尽心力。辛丑年春节前夕,120把紫砂壶一亮相,满满的儒雅素气,顿时让人爱不释手,即刻受到紫砂壶爱好者的欢迎。120把紫砂壶皆为用心之作,造型和谐统一,骨架大器,过渡得体,尤其是壶身曲线张弛成势,看似简单,实则富有特殊气度。            

墨书上壶

俗话说,好壶须好砂。这批壶的用料均为多年陈腐老砂,有紫泥、降坡泥、朱泥、底槽清、清水泥等,用料品种的多样化选择,很好地契合了济宁“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属性。用陈腐老砂做出的紫砂壶质朴文静、雅致、素面素心,从而保证了浮艳根本与这批壶无缘,也从根本上造就了这批壶的美容美质。一把上好的紫砂壶,需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这批壶有一种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特别是它的简练造就的上乘,完全满足了一把好壶所须的“神、形、态、工”四要素。            

壶聚寸山

好壶常出自能工巧匠,领衔手作这批壶的袁伟新,与夫人练美萍是闻名宜兴的“紫砂伉俪”,夫妇俩携手做壶,配合默契,珠联璧合。120把紫砂壶的书画刻制则是在济宁由段玉鹏先生完成的,段先生集书画篆刻于一身,在济宁具有至高的文化影响力,他是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曾任山东省书协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并且多次到宜兴写壶画壶刻壶,有驾驭刻绘紫砂的丰富经验。大疫之下,马凯集成宜兴紫砂名家与济宁书画名家的力量,联手创作如此批量且呈现出济宁文化底蕴与面貌的纯手工紫砂壶,是一件非常有当代价值和意义的事情。细观120把紫砂壶,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旷简雅,有的轻透飘逸,它们集结在一起又共同构成了“和而不同”之美。寸山堂上赏紫砂,得观壶色壶韵,其浓淡、其枯湿、其断连,还有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让一把紫砂壶兼具实用性、欣赏性和收藏价值,实属不易,再由书画篆刻名家从壶身刻以不同的儒家警句名言,于不一样中同获赏心悦目,更非易事。            

段玉鹏先生画壶中

简单至极,却乐在其中。马凯从这次“紫砂行动”中获得的是一份文化自信,他说:“以前觉得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事,但现在觉得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件幸福的事儿。”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