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粮农种生姜,一亩纯挣一万五

2020年12月21日16:12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浩奇 王翔 赵爱红

近日,在汶上县寅寺镇腰楼村,伴随着升降机的缓缓下降,经历了短暂的黑暗后,记者眼前豁然开朗:在头顶两条灯带的照耀下,姜窖两侧的20多孔储存洞依次排开,阵阵姜辣味扑鼻而来。记者身边的姜农杨海涛的脸上早已是遮不住的笑容:“今年价格高,我也存了一批生姜,等到春节期间价格还会上涨。今年1亩地的纯利润有望达到17000元。”

从以前的种粮大户到今年的“新姜农”,杨海涛说,这个丰收年,得感谢寅寺镇下派工作队给出的高效农业解决方案。汶上县寅寺镇下派工作队进驻两年,引导农民种植结构转型升级,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整个姜窖利用土壤的自然特性进行保温,耗电量很低。我们在姜窖上方进行了覆土,还可以正常种植。”汶上县委编办驻腰楼村第一书记杨在绘告诉记者,这两处姜窖在今年秋天建设完成,主要用于腰楼村的生姜存储。作为新的生姜种植区,今年腰楼村的240亩生姜品质优良,亩均纯收益可达15000元以上,老粮农们纷纷尝到了“新产业”的甜头。

土地收益低下、村集体经济较弱、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自进驻寅寺镇,工作队就在镇里的配合下开始对9个服务村进行了摸底。经过调研后,工作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想解决乡村面临的诸多问题,就要先从产业结构上下手,向土地要效益。

工作队以罗汉庙村、腰楼村作为试点,从生姜种植入手,调整种植结构、探索高效农业。但两村的第一次村集体会议就给工作队泼了盆冷水——说起调整种植结构,大家都拍手称赞,到具体执行,却应者寥寥。“种姜是挣钱,但是投入也大,我可不敢冒这个险。”会后总结,担心市场波动风险是村民们的最大顾虑。工作队分析了整体情况,所在村庄基本不具备发展工业项目的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成了唯一的选项,这一步必须要迈出去。工作队牵头引入技术和资金帮扶,动员党员和种粮大户进行示范性种植。杨海涛说,他就是从中受益的种粮大户,来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我们还将积极引导,探索更多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让更多群众走上高效农业之路。”寅寺镇下派工作队队长井强介绍。除了生姜存储,罗汉庙村还吸引来了一家粗加工企业,对生姜进行清洗、分拣和包装,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现在我们初步形成了种植、存储、加工的产业链条,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是扩大种植面积、引导深加工项目,把产业做大做好,富农兴农。”汶上县住建局驻罗汉庙村第一书记马勇表示,工作队正在和一家大型农业企业洽谈,扩大种植,延伸产业链条。

在紧抓产业振兴的同时,工作队队员因村施策,各显“神通”:为小楼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每天营业额达3000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为河湾村融资40余万元,将脏乱的垃圾坑改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为攒庄东村积极协调上级资金,修建了2层的新的村委办公楼和文化广场,结束了该村借用办公场所的历史;为攒庄西村修建了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了属于自己的乐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