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家门就是厂门!嘉祥县“卫星工厂”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11月28日09:11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李超

2018年3月,为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嘉祥县梁宝寺镇号召在各村成立村级卫星工厂。陈庄村村民王晓芸第一个报名,东拼西凑5万多元,推倒西屋拉起了120多平米的标准厂房,带着村里村外20多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成立了服装加工厂。这也是梁宝寺镇第一家卫星工厂。

王晓芸3岁的时候,因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她身残志不输,绝不向命运低头。工厂成立后,村干部积极帮助招工,本村及附近村里的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招收。镇扶贫办、残联帮助联系了“总部基地”和镇级卫星工厂来料加工的活,带着王晓芸到车间学习,回去领着大家干,生产经营慢慢走上了正轨。

“现在厂子里有30多人,客户既有附近乡镇的,也有外地的,不用再为订单发愁。活多的时候,乡亲们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王晓芸的卫星工厂从最早只有八九名村民,发展到今天的36名,里面大多是附近村里的留守妇女,还吸纳贫困户或贫困户子女、残疾人就业8人,人均月增收600余元。由于卫星工厂就在村里,收入也较为稳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这里来上班。

“我的腿行动不是特别方便,在这打工赚钱,天气不好还可以提前下班,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当记者问起月收入,吴凤娇笑着说。

嘉祥县扶贫办主任杨仁光告诉记者,目前嘉祥县像这样的卫星工厂有530个,带动稳定就业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2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可以说,“卫星工厂”就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径。

嘉祥县是中国鲁锦之乡、中国手套名城,是“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滑雪手套出口国内占有率为76.38%,居全国之首。嘉祥县有自营进出口权手套服装加工企业24家,中小型手套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1100多家,覆盖全县500多个自然村。2019年以来,嘉祥县利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00余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总部基地(县手套产业园和科创园),发挥好企业总部在产品的研发设计、质检包装、仓储物流和财务结算等方面的功能,在镇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实现“管理标准、订单发放、原料配送、产品回收” 四统一,把卫星工厂建到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出家门、进厂门”,方便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手套加工一般需要20多道工序,多的40多道,所需原材料涉及刺绣、袖口等10个行业。我们自己承担一部分工序,其余转给卫星工厂。”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华向记者介绍到,“总部基地+卫星工厂就是在乡镇驻地设立加工分厂,再由加工分厂辐射村居,设立村级加工厂,再由村级加工厂带动农民加工户。”

据了解,在嘉祥手套产业园设立总部的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辐射带动51家卫星工厂,带动就业1574人,其中贫困人口169人,人均每天收入50元。

杨仁光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嘉祥县立足镇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利用扶贫资金840余万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的模式,建设示范卫星工厂15个。梁宝寺镇利用闲置校舍,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打造4个卫星工厂,解决贫困人口就业74人,人均月收入可达1000元,260户贫困户享受到了收益分红。纸坊镇积极建设7个 “卫星工厂”, 解决了周边46个村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76人。制定“一村一策一方案”,推动村居和社区重点发展特三产业,形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的扶贫产业大格局。孟姑集镇依托“中国扫帚第一村”扫帚加工产业优势,建设“芝麻扶贫驿站”,吸引加工大户、加工散户扶持壮大扫帚加工产业,吸纳周边14个村33名贫困户就业。

“下步,嘉祥县以科创园‘总部工厂’为龙头,联合大型服装、手套等企业,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努力解决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就业问题,稳固脱贫成效。”杨仁光表示。

记者感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嘉祥县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突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把“卫星工厂”建到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出家门、进厂门”,真正实现了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如今,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小工厂像星星之火,照亮了鲁锦之乡的广袤乡村,点亮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