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漾济宁 济宁市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与日俱增

2020年11月23日08:19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宋仪凯 鲍童

11月20日,济宁喜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来之不易,它既承载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也饱含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连续四年在省文明办组织的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到2018、2019年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名、全国第五名,再到成功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济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从容。

上下同心 久久为功

汇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

在任城区新红星农贸市场,摊位上瓜果蔬菜新鲜水嫩,车辆停放有序,地面干净清爽,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菜市场的变化忒大了,以前那叫一个‘脏乱差’,再瞧瞧现在,买菜就像逛超市,舒服!”家住任城区阜桥街道红星新村社区的“老济宁”苏阿姨为改造后舒适整洁的市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整洁有序的农贸市场不仅连着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生动呈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战役,拼的是精神,比的是作风,靠的是实干。自济宁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组建起党政带动、上下联动、各方推动的创城工作大格局,从市民关注的突出问题和文明城市创建的薄弱环节入手,持续推动创建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和城市社区倾斜延伸。

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简单的为了捧回来一个奖牌,而是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更幸福。济宁市坚持创城为民导向,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创建工作体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组建常设机构市文明城市创建事务中心,举全市之力强力推动。构建起“1+4+32”的创城三级指挥矩阵(即1个市级、4个区级、32个镇街),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创城开展。市级领导率先垂范,每周到包保网格、路段实地督导,一线解决问题;4个区级主要领导一线研究推动,其他区级领导及区直部门定期到包保网格、路段实地督导巡查;32个镇街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分头抓,实施包保责任制,全部沉到社区一线,合力推动创城问题高效解决。制定了创城三年《实施意见》《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责任分工》《网上申报工作责任分工》《实地考察责任分工》,与各创城区和市直部门单位进行了创城任务交办,主要负责同志签字认领。城区各级各单位对照责任目标,建立创城“三张清单”,确保创城任务分解到边到位、创建标准具体化、指导督导精准化。对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制定《任务目标分解表》,明确项目内容、任务目标、完成时限,按图推进、按图督导。

实行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协同管理工作体制。市直部门、区直部门、镇街站所按照责任分工,全部下沉一线。社区层面侧重排查、上报、劝导,责任到楼、到户、到人,打通服务市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推动问题解决,市、区部门包保城区76个网格,397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包保城区路段404个,实现网格化包保全覆盖。

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组建用好由市级领导、市直重点责任部门和创城区域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城微信枢纽群,及时推送问题,高点推动解决,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自主研发“创城巡查系统”和城管“啄木鸟”手机应用软件,建立问题解决闭环系统,形成了“全民监督、全民参与、动态监控、即时处置”的工作运行体制,有效保障了创城常态长效开展。组织成立6586人的各级市民文明巡访团,广泛开展的“三会一访”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4.2万余个,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经常化。出台落实《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济宁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条例,让推进文明创建成为制度化。构建起创城办日常检查、新闻媒体持续曝光、市民群众监督评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第三方模拟测评相结合的“五维一体”督查模式。市创城办加大日常督办,三年累计下发督办单2788份,整改问题3.14万余个;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等媒体曝光问题2113个,并全部整改到位;“济宁文明随手拍”网络平台,吸引市民参与互动、监督评议,反映问题1.8万余个,全部高效解决并及时回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社区小区管理等开展视察14次,形成专题报告推动问题解决;组织第三方模拟测评13次,测评成绩在媒体通报,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把短板补齐 把弱项变强

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与日俱增

“现在济宁的街道干净了,路也更加通畅了,学校、公园、健身广场也增加了,变化太大了。”在凤凰台植物公园散步的市民王大爷高兴地说。

城市因路而兴,因路而美。近年来,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济宁新机场、鲁南高铁曲菏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二环、泗河道路和环湖大道东线、枣菏高速竣工通车,火炬路跨线桥、王母阁路跨线桥等相继通车。在主城区,增设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路段调头口、道路渠化改造、新建公共停车场等,不断改善着市民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城顺应了市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围绕城区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社区小区管理服务、窗口管理服务、镇街驻地及周边村环境等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了20个规范提升行动,一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一条条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社区路面及设施都进行了全面硬化修缮,仅整修过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就达到了397公里。市城管局、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均成立了基础设施维修小分队,按照“随时维修、快速维修、便民维修”要求,累计维修37.21万余处,更换下水道井盖3.5万余个、井篦子2.7万余个。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杂物、乱扔烟头、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开展“路净、门净、墙净”三净整治行动,拆除违规、破损户外广告507处。提高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累计更换垃圾桶1.1万余个。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清理占道经营1万余起、超门头经营1.2万余起。

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也折射着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优化交通秩序方面,我市采取施划标识线、设置隔离栏、停放区喷绿等措施,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中,复新施划道路标线170余万平方米,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62.1万余米,喷绿35.1万余平方米,安装隔离护栏7万余米,规范维修路口监控49处,优化配时信号灯325处,新增移动式信号灯58台,调整不合理调头口105处。在全市51个重点交通路口实行“岗长制”,每个路口设立正副岗长和8名文明交通志愿者,设置146个文明交通公益岗、71个“礼让斑马线”公益岗。集中开展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闯红灯、逆向行驶、侵占无障碍设施等突出问题,组建146人的“铁骑队”,交警到警时间缩短50%。

如今,行走在济宁的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顺畅、设施先进完善;路口秩序井然、候车上车自觉排队、“礼让斑马线”成为自觉行为;十字路口值守的“小红帽”们耐心负责,做好引导、陪伴和带领——这是济宁市民交通出行的常态,更是城市文明迅速提升的生动写照。

对长期疏于管理的小区、单位宿舍、货场货站、市场等进行了全面治理,对城区废弃线缆、杆体、箱体、站亭、指示牌等进行拆除清理。对城区公厕和农村公厕进行全天候清理保洁,实行“一厕两人、男女分开、随时打扫”的管理标准,城区公厕实现墙面、地面、厕位“三洁净”和采光、通风、设施“三达标”。对城区沿街、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墙体和居民楼楼体楼道全面清理粉刷。对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外网管道、调压站(柜)、换热站和供电配电箱、配电柜、配电室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管理,购物环境更加舒适,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农贸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浓厚的氛围,是创城成功的有力保障。济宁市以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整合城区户外宣传资源,全部用于公益广告宣传。在市区所有工地围挡、阅报栏、宣传栏、高炮广告、公交站亭、楼体楼顶、过街大型广告全部设置了公益广告。广泛印发《给广大市民的一封信》《济宁文明市民手册》、“橙丝带行动”静电车贴和调查问卷等各种宣传资料。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两微一端”加大创城宣传的密度和频次,电信行业开通创城手机铃音,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广场进行巡回演出,集中开展“创城看变化”“创城大家谈”、创城知识答题送流量、“创城微调查”等活动,通过全覆盖、广领域宣传,使创城工作入脑入心、家喻户晓。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新风

把文明融进城市血脉

“孝老、敬老、爱老、养老”“传统文化”“垃圾分类、 绿色环保”……在任城区仙营街道,一幅幅由志愿者们手绘的“文明墙”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有效改善人文环境,起到了强化宣传教育作用,让墙壁“说话”,以无声的语言传播了正能量,同时也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的熏陶。

今天的济宁,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立足济宁实际,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亮点特色更加凸显,让济宁的创城工作,更加具有“济宁味”。

济宁,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为了打造好这一城市品牌,我市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城市文明,打好传统文化牌,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城市软硬环境。其中,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和广场26个、主题大街和街巷72条、主题小广场和小区163个,建设诚信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一条街5条,建设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景观式公益广告小品1.4万多个,彰显了城市特色,提升了文化品位。

同时,济宁市着力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文明、诚信等道德元素,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样化,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做济宁好人”活动,主城区社区、窗口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将道德模范礼遇帮扶纳入《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文明上网、“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等系列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连续多年开展文明规范大宣讲、文明陋习大评议、文明劝导大实践活动。建成省级文明县市区9个、曲阜市成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

蓬勃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让孔孟之乡绽放出了新的“文明之花”。突出儒家文化优势,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分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实践站3899个,打造推广“母子传承国学”“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乡土讲师团”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在126个村(社区)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群众愿来、常来、乐来的“百姓之家”。

一座城市,环境是容貌,文明是灵魂。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的济宁如今又增添了“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崭新的名片,文明将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永不褪色的鲜明标识。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