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两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0年10月29日11:1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任城区传统技艺类项目“董氏古兵器制作技艺”、“拓片制作技艺”成功入选。

截至目前,任城区已列入82项区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其中3项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39项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名单。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4人,其中2人确定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8人传承人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董氏古兵器制作技艺”起源于济宁的红炉业。融南汇北的京杭大运河吸纳了各种文化要素,也催生了灿烂的古兵器文化。济宁红炉业起源于隋朝,兴盛于明清,号称济宁十大匠之首,最多时有1500名匠人从事该行业。清朝康熙、乾隆下江南,驻跸济宁时,就曾对济宁的手工业给予了高度赞赏。

济宁董氏古兵器的第一代传人刘永勤老先生于清朝咸丰年间,在济宁李氏铜器作坊学徒,后师成艺满,于1871年在济宁打铜街创办了“永兴铜器”老店。大约1880年间,为济宁清真寺大殿加工制作了铜制封顶,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依然光彩照人。

第四代传人董现行,利用现代新型材料(不锈钢等),加工制作出了十八般兵器,因选料考究、典雅贵重、纹饰巧致、刚柔相济等特色而名声在外。为弘扬中华古兵器文化,推动古兵器加工制作工艺走向市场,走出国门,繁荣昌盛,打开了一扇辉煌之门。

“拓片制作技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一。自宋代在任城兴起后,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任城制作拓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把雕刻于碑碣上的文字印录下来。由于拓片便于传承,其制作技艺一直流传至今,人们亦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清乾嘉时,著名金石学家、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为官济宁20余年,发掘保护了著名的武氏祠汉画像石,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经典化提升,由此,吸引了大江南北的金石学家访碑济宁,带动形成了任城拓片制作的第一个繁荣期。清道光年间,济宁直隶州知州徐宗干为官济宁,纂修刊印了一部8卷本《济宁州金石志》,引发带动了周边各县纂修金石志的热情,致使济宁一带涌现出10余部金石志,一时间拓片收藏日益繁盛,从而形成任城拓片制作的第二个繁荣期。

任城的拓片制作,在品种、数量上,均以汉碑、汉画像石的拓片制作见长,内容、质量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于任城被称为“中国汉碑半济宁、任城汉画甲天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任城传拓不以追求外表的华丽讨好于世人,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气韵、格调之美。任城传拓技艺的存在,对于当地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重要资料的保存、流传、推广、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