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虹访谈 | 郭学哲: 难忘峥嵘岁月 不变红色初心

2020年10月07日15:2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7岁时,他当了一名儿童团员。

14岁,他担任八路军地下交通情报员。

为方便送情报,刻苦学习日语。

面对鬼子的盘查,他临危不惧。

视情报如生命,只因使命神圣。

不惧流血牺牲,书写岁月峥嵘。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铭记历史,崇敬英雄,《闫虹访谈》栏目特别推出“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以此致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革命前辈、共产党员,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天请看第一集,14岁担任八路军地下交通情报员的郭学哲,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电影《鸡毛信》里的小海娃,作为儿童团长,利用年龄优势为八路军送信,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将鬼子引到包围圈一举歼灭。在咱们济宁,任城区水产局离休老干部郭学哲的抗日经历,恰巧和小海娃有异曲同工之妙。

郭学哲1930年出生于革命圣地——山西吕梁太行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正是“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郭学哲毅然参加了村儿童团,站岗放哨。亲眼目睹侵略者的凶残,也给童年时代的郭学哲,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烙印。

郭学哲自幼跟随姥姥生活,11岁时跟着二舅来到抗日根据地泰安县娄德镇,在14岁时,郭学哲秘密地成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情报员,负责楼德山西会馆关帝庙和泗水县窑山村土地庙两处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然而,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面对严酷的环境、复杂的斗争形势以及无处不在的危险,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吗?

为了方便送情报,郭学哲自己学习日语。他还抓住鬼子爱抽烟的特点,万一遇到鬼子搜身,他就让几支烟套套近乎。

1944年12月初,党组织让郭学哲去泗水县窑山村送情报,经过楼德镇南泉村时他遇上了日本宪兵队。此时,情报就藏在郭学哲身上,一旦被鬼子搜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次,他又靠什么化险为夷?

郭学哲不仅通信工作做得好,他的信息也让武工队消灭了不少敌人。楼德镇有一个地主做了敌人的翻译官,被武工队争取过来后,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一次,郭学哲在酒店听到翻译官套“黑狗子”的话,掌握了敌人的数量,郭学哲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情报,立即回来向上级报告。

1945年夏天,武工队在娄德宫李村开会时,郭学哲被安排担任放风任务。会议还没有开完时,就被日本汉奸队发觉。郭学哲发现情况,立即报告武工队转移。由于情报及时,武工队迅速转移。

革命战争年代,危险也是无时不在。今年90高龄的郭学哲老人,眼睛上面,至今仍然留有一道伤疤,这伤疤,记录了一段怎样的往事呢?

虽然郭学哲从很早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年龄限制,他一直未能如愿。经过在武工队多年的历练,到1948年初,郭学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1946-1947年间,郭学哲在沂蒙山区抗战游击战中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一级记功受奖。1949年在区政府生产救灾中获优秀模范党员称号。解放后,郭学哲被安排留在济宁工作,为济宁的建设发展一直奋斗到离休退休。

“脚踏吕梁跑太行,大江南北扛过枪。小兵游击鸡毛送,黄河涛涌日寇亡。国家建设应转战,多做贡献领奖章。耄耋之志研书画,党恩牢记在心房。”

离休后的郭学哲老人坚守党性,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总觉得自己没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这首郭学哲老人的自作诗《耄耋抒怀》,写了老人一生的经历,也道出了一名革命战士、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