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建设纪实:济微铁军铸就“路桥力量”

2020年10月01日10:16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宋娜 闫敏伦

伴随着轰隆隆的汽笛声,两台吊车一头一尾地吊着一个长30米、重90多吨的“大家伙”缓慢移动。在现场总指挥的调度下,吊装机械和施工人员相互配合,箱梁被精准地安装到盖梁之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用时不到一个小时。

9月19日,济微高速济宁段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眼前的这个“大家伙”便是济微高速路上首片预制箱梁,它的成功安装为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施工向重要节点又迈进了一步。据悉,进场以来济微铁军争分夺秒抢回疫情耽误的工期,很多建设者开启不分昼夜的作业模式,项目进展势如破竹。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产值96292万元,占到2020年全年计划的62%;完成桩基3238棵,墩柱大面积施工、箱梁预制、安装各工序流水作业全部展开。

逆行而上

建设者日夜兼程诠释“济微速度”

济南至微山公路济宁新机场至枣菏高速段,作为山东“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中的“连十”部分,全长59.729公里,不仅施工线路长,并且沿线河湖众多、施工红线范围内管线众多、地质条件复杂,为项目施工带来诸多困难。而且,受疫情影响,项目有效工期缩短。

而这些并没有影响项目的进程。短短数月,从征地拆迁、测量放线,到一棵棵墩柱拔地而起,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施工以破竹之势向前推进——2月29日济微高速首棵桩基的顺利开钻;5月15日首棵立柱成功验收;8月9日,两城枢纽跨枣菏高速匝道桥钢箱梁全部安装完成;8月26日,首座装配式盖梁开始安装施工;截至9月29日,工程累计完成桩基3238棵,墩柱施工大面积展开……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在济微高速施工沿线看到,工人们个个挥汗如雨,加工场内焊花飞溅,运输车辆来往穿梭,一排排整齐的墩柱拔地而起……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已然诠释了一切。

“工地有多长,我们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项目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所有的休息日都在一线办公,发现问题一抓到底,并在济微高速微信管理群上及时曝光,在每月工地例会上公开点评,确保‘实施有规范、操作有规程、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落地生根’。”

在济微工地上,不少建设者自愿开启了24小时连续作业模式。正是这支精诚团结、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员工队伍,让一个个工程节点得以实现,一道道难关得以攻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得到保障,工程进展势如破竹,让济微高速朝着全线贯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机制创新

高质量施工呈现“济微实力”

俗话说,“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建设品质工程的前提和保障。”为能及时掌握现场的施工动态,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进场伊始,项目领导班子将全线划分为四个管理分部,并设置分部负责人。对各自管理段落内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进行全面管理,严格遵循“把住原材料质量,推进先进工艺,强化细节管理,打造品质工程”这一原则。

“从百日攻坚战,到‘流动红旗’劳动竞赛,再到每日一通报、一周一预警、每月一考核的激励制度,项目部掀起了一场“百日奋战的良好氛围。”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大干期间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管理松懈、协作队伍行动迟缓等不利因素,项目部首先完善责任制度,以制度促落实,定岗定责,严格奖惩制度,提升各个队伍的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同时,围绕工期和节点,倒排施工计划,项目部还专门细化了施工流程,大节点中设立小节点,月计划分解为周计划、日计划,以小保大,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严格技术交底,抓好现场的每道工序的验收和签认工作,确保各节点目标的顺利完成。而且,项目部要求管理技术人员一律重心下沉、靠前指挥,扎在工地,提前筹划工序安排,强化现场管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项目部还积极推广全员参与创新,取得四项小创新应用于项目建设,即:预制场龙门轨道使用装配式基础,采用预制拼装砼块,方便快捷,后期可拆除,经济、可循环使用;拌和站料仓隔墙装配化施工,可按照工程进展,及时调节各料仓储存容量;桩基浇筑采用浇筑平台,解决桩基钢筋扰动变形问题;桩基施工采用成品泥浆池,解决桩基施工泥浆乱排乱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科技赋能

项目全过程管理集聚“济微优势”

在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部,打开济微项目电子管理平台系统,各个施工现场便一目了然。

在科技的加持下,这个系统让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成为现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采用‘互联网+多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对项目进度及质量安全、人员、技术等的综合集成化管理,避免了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信息割裂及信息孤岛的产生。”相关负责人介绍,看似不起眼的系统,它不仅让项目管理迈向信息化,而且提高了项目进展速度,通过打通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划进度、农民工管理等数据壁垒,建立问题与整改自动闭合机制及决策分析系统。

无疑,这也是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管理的优势所在。进场以来,项目部注重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的应用,管理与施工效率大幅提升。据介绍,项目部驻地建设采用装配式箱房,20天就完成了建设;AI智能安全认证管控设备,实现了对龙门吊控制采用人脸识别认证管控设,有效避免了非操作人员任意操作可能会造成的安全事故;二维码实名制贴纸,将员工、工人身份信息、安全教育情况、交底情况编入二维码中并贴在安全帽上,方便了现场安全管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场站建设方面,项目部拌和站、钢筋加工中心采用全封闭式钢棚,既提高了场站标准化程度,又大大降低了粉尘及噪音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值得广泛推广。同时,预制厂创新采用全封闭全天候作业,移动底盘+高温蒸养(含带模升温养生),流水线作业。通过布置8条生产线,配置8套液压侧模,32套移动底盘,生产能力实现8片/天,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记者 宋娜 通讯员 闫敏伦)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