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旧”+创新双管齐下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0年09月28日14:12  来源:齐鲁网

山东不断加大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阐发力度,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勃勃生机。

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孔府档案”到全球汉籍合璧,山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古籍保护和整理项目,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全球汉籍合璧”项目,通过与海内外高校、藏书机构的合作,已完成对1110个境外图书馆的调查,累计回归珍稀汉籍598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郑杰文告诉记者:“我们估计有1万种古书和别的文献,是我们中国大陆境内所缺藏的。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经过比对,精准地把这一万多古籍回归过来,建构中国古典文献的完整系统,这样就为我们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好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发展,山东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孔子博物馆、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相继建成使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外引内培高端人才,对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正本清源。推动形成学术研究高地的同时,还立足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挖掘重大题材,打磨舞台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

再过几天,由著名导演张继钢领衔、省话剧院打造的新版话剧《孔子》就要举行首演,这部剧历时三年创作,五易剧本,将用全新的舞台表达手段,呈现孔子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伟大思想。

新版话剧《孔子》导演张继钢告诉记者:“创作话剧《孔子》,事实上是我们在艺术上进行了一次艺术探险,大家可以看到很大型的管弦乐团、大型的合唱团、大型的舞蹈团,手段丰富,境界单纯,整场演出就像孔子形容诗经那样思无邪。”

山东省话剧院院长董旋表示:“孔子是中国的,他同时也是世界的,我们希望他在舞台上的艺术形象,与这个时代同在,与世界同在。”

从登峰到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舞台上看得见,生活中也摸得着。今年,山东20家博物馆组成联盟,通过ip授权、智能平台定制,让优秀文化、文物资源活起来,成为一件件融入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也逐步积聚起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重磅展览《衣冠大成》还未正式开展,就有60多种展览相关的文创产品面世。“文曲喵身上穿着的是明代衍圣公穿的赤罗朝服,戴的是五良冠,五良冠是国家一级文物。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孔子曾经弹古琴助猫捕鼠,我们现在做展览就是文创先行,跨界联手,将文物、文化资源以各种丰富的存在形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山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卢朝辉向记者介绍到。

目前山东已经搭建起多领域、多样化的文化传承普及、传播载体,尼山书院、儒学讲堂、文化体验演出活动遍地开花,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入乡村社区,流淌进家家户户,焕发勃勃生机。

此外,山东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擦亮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国际峰会品牌,加强海外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扩大齐鲁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